时代不同,基于其经济发展的人情关系也不同

2022-09-01  本文已影响0人  hackrf

不知道算不算是个别现象?越是小而偏远的山村反而民风淳朴、老人越具有绝对权威。因为从经济人的理性角度来考虑,在这样的社会里,人与人之间都有或远或近的亲戚关系,都“知根知底”。

所有人都要长期地、反复地打交道,也就是所谓的“反复博弈”。人们当然不会选择一锤子买卖,而是会将“诚信”作为处世的基本原则

这在传统的农耕社会其实是一种普遍的现象,在这样的农村社会中,一个人“人性”好坏,也就是口碑怎么样,决定了他的地位和前途。在农村谁辈分大,谁就可以坐到炕头,谁就有话语权。甚至直到今天,那些外出打工的人不管在外面发了多少财,回到村子里,还是会露出淳厚的笑脸,见了长辈仍然要毕恭毕敬。

所以这样一个大村庄,人际关系侧重复利和反复博弈,不争一朝一夕的利益,民风自然很淳朴。所以很容易得到“人之初,性本善”的推论。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农耕社会逐渐发展为交往日渐频繁的近现代社会,或者说从侧重血缘的社会演变变成“陌生人社会”,人际关系和博弈基础都发生了不小的变化。

陌生人社会里,人和人之间都是一次性博弈,就是“一锤子买卖”。举个例子,现代城市里往往开在小巷深处的小饭店的饭菜通常很可口,因为来吃的都是老主顾;但是火车站边上的饭店就差劲多了,因为来吃的都是流动人口。因此在陌生人社会里,人和人之间的欺诈行为越来越多,甚至亲人之间也很冷漠。

所以我们现在很多人感觉社会原有的那种脉脉温情的人情味消失了,变成了一个越来越冷冰冰的社会。这是社会关系发展到频繁交往的天然结果。

贾谊说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借父耰鉏,虑有德色;母取箕帚,立而谇语”,意思是秦人分完了家,儿子到爹家借个锄头,当爹的都不愿意;母亲到儿子这儿拿个扫帚用,儿媳妇叉着腰就破口大骂

所以不要怨怼地说不复古风啊,其实整个社会风气的变化在古代就有,时代不同,基于其经济发展的人情关系也不同。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