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侠梦
今天,金庸老爷子驾鹤西去。
我虽不是老爷子的忠实粉丝,也没有读过他的任何一本著作,甚至很多经典的影视剧比如《射雕英雄传》《天龙八部》《倚天屠龙记》,也都是零零散散穿插着看完的。
记忆里,也就装着小龙女和杨过,郭靖和黄蓉,张无忌和周芷若的爱恨情仇。
除了这几个侠骨柔情的英雄豪杰,以及他们身边的眷侣之外,也不曾有更多的理解。
所以,对老爷子也没什么特别的感情,也谈不上缅怀,也不想过度消费。
但有一点,是我想谈的:武侠。
1
武侠这个词对于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意义,对于我父亲来说,可能就意味着「信仰」和「寄托」
我的父亲那一辈,70年代看过的最好看的电影,也大概要数《少林寺》了。
那个时代,对于我的父辈来说,「武侠」可能这就是他唯一的「乐趣」了。
于是,在北漂的艰苦岁月里,他依然每天早晨5点多起床,与工友们一起打拳练武,这一打,就是十年。
我的家乡是湖南永州的,那时候很多人会选择去广州打工,去北京路途遥远,要做绿皮火车48小时,才能「摇」到北京。
那个时候不要说是湖南老乡,南方老乡也没有几个,只有他和他的几个发小,五个人。
人善被人欺,人少也被人欺,尤其是还在一个近千人规模的厂子里,没点儿「硬功夫」就真的是被欺负的对象。
“被欺负当然不干了!我们就跟他们干了一架,我一个人就撂倒了他们五个人,后来,我们五个小团体成了整个工厂最大的「帮派组织」”
武侠精神,于我父亲而言,就是「匡扶正义」「锄强扶弱」的代表,要时刻记着恩人,要乐于助人,不做小人。
整整20年,都一贯如此。
在我父亲的价值观里,衡量成功的标准,并不是金钱与权力,也并不是自己的职级和成就,而是能否如「江湖大侠」一般,坚守自己的信仰。
而这份坚守,在这个社会里,早已是一份奢望。
2
我是90后出生的,生长于北京。
那个时候的玩乐消遣并不如现在的00后们多姿多彩。
童年的游戏就那些,比如弹弹珠,扔沙包,跳房子,还有现在想起来感觉蛮弱智的「丢手绢」。
家境好一些的,才会去打打街机小霸王。
或许是男生天生就有一些「武侠情节」,那个时候我最喜欢的,就是发呆,想着自己练就了一身武林绝学,然后拯救爱人和沧桑百姓,幻想着做盖世英雄。
小时候家旁边有一个小的家具厂,我就天天往那里跑,捡一根木棒,打磨成剑,跟同院(四合院)的小朋友比武。
偶尔我们也会玩角色扮演类的游戏,他们扮演坏人,我扮演英雄,追逐、嬉戏打闹、穿梭在马路和田野间,遇上敌人就是一顿乱揍。
现在想想,那是一段快乐的时光,能够沉寂在自己的世界里,无忧无虑。
那个时候「武侠」所能带给我的,便是一种「充盈」的快乐,可以说达到了「心流体验」,甚至我为了能够延续这种心流,我在初中的时候,就构建了属于自己的「武侠世界」,足足9本书。
现在我的架构还依然保留着,偶尔翻出来看看自己对「招式」的起名,由回忆起来那段「武侠」的美妙时光。
武侠,满足了我对世界的所有美好幻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