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6-18开学笔记㉜为何我接不到宣传单

2020-06-19  本文已影响0人  潭客的语文生活

开学笔记㉜为何我接不到宣传单

场景:

中午放学接孩子,成为我随机性的工作。它的好处在于,孩子既能感受到父母的爱就在身边,同时又不影响独立能力的养成。

这个学期临近结束,通知书早已下发,如果不算上周末或者端午的假期,接下来的上课时间不会超过一周。

以往,暑期招生的广告那可到了漫天飞的时候。

“不怕同桌是学霸,就怕同桌过暑假。”

“暑假是你弯道超车的最好机会。”

确实在家长普遍焦虑的时代,是起到病急投医的作用。

现在学校只上半天课,甚至连考试都减免了,对孩子更是温柔以待。只要不在把作业当成问题,幸福家庭的指数“蹭蹭蹭”就上去了。

不过发单的还是有,看他们的服装与老远瞄到的宣传单内容,一般都是夏令营和艺术培训的信息。

为什么要用“瞄”呢?你走过去,别人巴不得马上给你一张呢。

我今天和往常一样试过,可别人宁可与我擦肩而过,也没有把宣传单给我的意思。

自己去拿?我可是家长,太没面子了!

思考:

莫非是我的职业面孔。

毕竟,从事与教育有关的工作已经10几年了,

一个人的样子,出生是父母给的;长大后就是工作给的。

天性如果能与自己的工作达成统一,那就意味了你选择了一个足以让你乐此不疲的事情。

或许,我的同行身份他们一眼就看出了。

一个人的职业面孔一般三年就会形成,所以在职场才有“三年才算真正走进一个行业”的说法。

关于职业暴露,还有一个小插曲。

一次到房产中介咨询业务,接待的是店长。

没几句话,她就对我说:“看来是同行,业务资深,那我们沟通就直接点吧。”

确实自己在房产行业做过三年,曾经获得金牌销售TOP one ,还在电视台房产频道录制过三期有关房屋介绍的节目。

这样的职业语言,在遇到相似的场景中,哪怕尘封已久,也会被迅速激活。

延申:

同行不可怕,怕的是告密的同行。

被疫情停滞的工作,有些校区迫于经济的压力,偷偷营业。

可偏偏就遇到相关部门的人找上门来,这样的蹊跷,大家自知。

当然更多的从业者成为命运的共同体。

许多有识之士为行业的复工奔走信访,促成了一次行业的大团结。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