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习录读书札记197】一天已是千万年
《传习录下》第290条
“人一日间,古今世界都经过一番,只是人不见耳。夜气清明时,无视无听,无思无作,淡然平怀,就是羲皇世界;平旦时,神清气朗,雍雍穆穆,就是尧舜世界;日中以前,礼仪交会,气象秩然,就是三代世界;日中以后,神气渐昏,往来杂扰,就是春秋战国世界;渐渐昏夜,万物寝息,景象寂寥,就是人消物尽世界。学者信得良知过,不为气所乱,便常做个羲皇以上人。”
王阳明说,人在一天当中,其实把古往今来的历史都经历了一遍,这是人们没有意识到罢了。
深夜万籁俱寂,浊气下降,清气上升,人们安然入眠,无视无听,无思无作,胸中平静淡然,这是伏羲的世界;清晨,夜气尚存,人们神清气朗,端庄肃穆,这是尧舜的世界;中午之前,人们按照礼仪相互交往问候,秩序井然,这是夏商周的世界;中午以后,人们的精神渐渐昏沉,人事往来纷纷扰扰,这是春秋战国的世界;黑夜降临,万物休憩,景象寂寥,这是人消物尽世界。
昼夜交替,昼行夜伏;春夏秋冬,生长收藏。阴阳变化,一天就是一年,本质上没有区别。佛家说,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现代科学认为,人身就是一个小宇宙。万变不离其中,大道至简。世界有一个共性存在,只是常人随波逐流,日用而不知,圣人却能明白其中的道理。
王阳明说,治学之人如果能坚信良知,不被外气扰乱,就能成为羲皇世界的人。
孟子曾经用夜气来比喻浩然之气,王阳明借用此说法,实际上是说良知的本体是一种本气,清明纯粹,而白天的空气就像物质世俗世界的各种利益诱惑。在伏羲的时代,人心淳朴,没有什么诱惑,人们恬静淡然,可以说无治而大治;尧舜的时代,有了更多的个人利益,但是离伏羲时代不远,人心污染还不严重,可以说自治而大治;到了夏商周,局部利益开始壮大,诸侯林立,当大家都能遵守礼制,社会秩序井然,礼治而天下治;个人、局部的利益欲望不断膨胀,礼治被破坏,这是春秋战国时代,天下大乱。而所谓的人消物尽世界,大概就是人类濒临灭亡的世界了,离自我毁灭不远。
王阳明把这一切都归之于人心。所以人心不能乱,致良知就是保持本心,因循天性本然。身处熙熙攘攘、利来利往的世界,我们要做的就是去除外欲的诱惑,回归本心。中国文化,除了法家尚今,儒墨道都是尚古的,核心都是要回归本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