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

战国韩的崛起:弱者生存之道——精确站队与平衡术

2019-03-16  本文已影响0人  学为圣人

一、最没存在感

周威烈王二十三年,也就是公元前403年,周王官方承认韩、赵、魏三家为诸侯,三家分晋也被正式洗白。这之前三家的崛起是波澜壮阔、跌宕起伏的,因而也很精彩。

但老实说,精彩是魏国的:晋献公时毕万因战功被封于魏;魏武子追随重耳流亡;魏绛和戎、帮助晋国在悼公时仍能九合诸侯,霸业流长;魏献子主晋国政时主持攻灭了晋国宗室羊舌氏、祁氏,削弱了晋国公族;至于六卿混战、晋阳之战魏氏自然属于胜利者联盟。

精彩也是赵国的:恶来助纣为虐,不太光彩,但是好故事;造父桃林牧马,又有战功,被穆王封于赵城,是第一桶金;奄父在周宣王时参与伐戎之战、千亩之战,还有救驾之功,这是三家独一份的政治资本;赵夙在晋献公时,和毕万一起参与了灭耿、霍、魏之战,又捞到了一块封地;赵衰随重耳流亡,立功又攀亲;赵盾专权多年;赵氏孤儿从戏剧到电影,传唱越千年;六卿混战是赵家挑起的;晋阳保卫战一国抗三国还能大翻盘。一路走来,赵氏简直开挂。

至于韩国,《史记-韩世家》写到“六年,与赵、魏俱得列为诸侯。”这一标志性时间点,连标点符号,一共只用了430个字。魏国则是741字。当然,在开挂赵氏面前,这两家连弟弟都算不上,《史记-赵世家》写到“六年,魏、韩、赵皆相立为诸侯,追尊献子为献侯。”一共用了4274个字。

至于韩国之后的历史,基本上先是被魏国吊打,再被变法之后的秦国吊打,在秦国统一之战中韩国因为是秦国紧邻也是第一个被灭国的,中间仅申不害变法雄起一段,也不过是“国内以治,诸侯不来侵伐”,要都憋屈有多憋屈。

就拿极弱的燕国来比,首先燕国祖上那是大名鼎鼎的召公奭,其次呢子之之乱险些灭国之后有燕昭王知耻后勇筑黄金台招贤纳士、乐毅一波强推险些灭了齐国,在秦统一之战中,太子丹还酝酿了一次刺杀行动——荆轲刺秦王。没法比。

所以说,战国最没存在感的国家,非韩国莫属。

二、韩氏起源

第一。与周同姓,姓姬氏。但是可能打后稷(周先祖)三代就成了旁支了,所以这个“姬姓”,跟“我们都是炎黄子孙”大概是30代跟100代的区别。

第二。其後苗裔事晋,得封於韩原,曰韩武子。考虑到血缘关系跟姬周太远,仍然能在姬姓诸侯手下找到工作,还立了功,获得了封地,韩氏先祖不容易呢。

三、助赵氏孤儿复国

首先是屠岸贾要重审赵穿弑杀晋灵公的旧案,韩厥表示反对。但这事儿,晋景公同意,反对无效,韩厥又通风报信给赵朔,赵朔拒绝逃跑,但是托孤韩厥。

数年后,晋景公得病,占卜结果讲:“原来跟随晋文公创下霸业而得不到封赏的人在作乱(大业未遂者为乱)”。韩厥适时地提示晋景公,赵衰后人被灭族,但他们还留有后人哦!

于是,在景公同意后,韩厥运作赵氏孤儿赵武入朝,并复仇屠岸贾。韩厥在整个事情的过程中,对晋国未必忠诚,但对赵氏是很厚道的,言而有信。

不过,这次选择对韩氏有益无害。韩氏与赵氏从此结成了可靠的攻守同盟。不然,其实“大业未遂者”可是还有一个把屁股上的肉割下来给晋文公充饥的介之推呢!

在赵氏被灭祖与赵孤复封的间隙还有一件事儿。晋景公十一年,韩厥与郤克带兵八百乘(春秋初期,千乘之国就是大国了,晋国局部战争就派出800乘)讨伐齐国,在鞍(今山东省济南市)这个地方打败了齐顷公,还俘获了逢丑父。

这场战争带给韩厥的最大收益是,晋国开始设置六卿,韩厥成了其中之一,号位韩献子。韩氏正式进入晋国的权力中心。

四、三场决定性战争中的角色

三家分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总结起来:卿大夫传承——卿大夫坐大——晋公室衰弱——卿大夫混战强中选更强——晋阳之战韩、赵、魏三家格局形成。

韩氏从韩武子受封,到韩厥正式列于六卿,是一个传承坐大的过程。

这之后,便是三场战争。

瓜分公室土地之战,韩宣子与赵、魏共分祁氏、羊舌氏之地——韩氏参与了,也获利了。

六卿混战。赵氏大宗与小宗内乱,范氏、中行氏支持邯郸小宗加入战团。而智氏、魏氏和韩氏早就与范氏、中行氏矛盾重重,于是请令于晋定公剿灭范氏、中行氏(奉晋公以灭两卿)。至此,六卿混战的正当性、力量优势都倾向于智、赵、魏、韩。最终范氏、中行氏的消亡也可想而知了。

这一战,韩氏参与构建了一个强大的联盟,又胜利了,又获利了——范氏、中行氏的土地被四家瓜分。

晋阳之战。知伯瑶主政晋国,智氏实力最强。于是向韩氏要土地,向魏氏要土地。韩、魏两个家族都割地求全了。

尝到了甜头的知伯如法炮制,向赵氏要土地。但赵氏岂是好欺负的,人家从造父养马开始,都没怂过。于是开打。知伯裹挟着韩、魏两家围攻晋阳,引汾水灌晋阳,晋阳城岌岌可危。

情急之下,赵氏派出了间谍,去做韩、魏的工作。在强大的智氏面前,弱者一拍即合——赵氏被灭,那韩、魏被灭也指日可待。

于是,三家约定了日期。到了三月丙午夜,韩、魏突然发兵,杀死守护河堤的士兵,把汾水引往知伯军营。

知伯:妈的,被河南人和山西人合伙阴了!卒!

晋阳之战。韩氏的策略:捧杀智氏;关键时刻反水干翻最强的,继续维持实力均衡。又获利了,瓜分智氏的土地,韩氏也分了一杯羹。

如果春秋政治格局的分化瓦解来得慢一点,韩氏挥舞平衡大旗、扮猪吃老虎,成为三家最强?好像也可能?

可惜的是,三家分晋各为诸侯,东方又田氏代齐,历史车轮滚向了吞地灭国的战国时代,在秦、赵、魏的夹缝中,韩国已经没有施展平衡术的空间了。

五、定都新郑

起于韩原、居于州、兴于平阳、初都阳翟。

定都阳翟之时,韩氏大概就盯上了紧邻郑国。说起郑国,那祖上可不得了。春秋到战国,列国里有那个诸侯能射周天子一箭?春秋初期,郑庄公就干了。

郑庄公是个狠人。《春秋左传》开篇就从他这开始,讲的是他不断纵容小弟弟叫段的,最终把这小子惯得无法无天要造反,然后霹雳手段把段给灭了。——读左丘公的这一段,你会觉得郑庄公玩他妈和他弟弟,就像猫玩老鼠。

关于春秋五霸,一直有争论,有得版本里把宋襄公也算上。而我小时候读冯梦龙《东周列国志》时,第一感觉,宋襄公在郑庄公面前就是个弟弟。

但郑国这地吧,四战之地。郑庄公死后,又四子争立,闹得不可开交,国力消耗巨大。于是就在晋、楚争霸过程中朝秦暮楚——堂堂郑国就沦为晋、楚连番大战的主战场。

所以,郑庄公开局就打了一身神装,到春秋末期,就剩一身短装、一把朴刀了。

所以,韩携建国之威蚕食郑国花了点时间,但并不费事。

如上图,先取雍丘,形成对郑的合围之势。又围绕群山环绕的登封争夺,打了一场负黍之战、阳城之战。

同时,在运筹灭郑的时候,韩国还西线和秦打——丢了宜阳六邑;东线和齐、宋打——伐齐、彭城擒宋君;和南方的楚,是晋楚恩怨的延续,在乘丘(一名桑丘,今山东山东省兖州市西南)打了一仗。

所以,我们看,公元前400年,郑国把韩国都城阳翟围了。当时韩、赵、魏联军正在桑丘跟楚国对峙呢!

到了公元前375年,韩国正式攻灭郑国,迁都郑,也就是现在的新郑市——各位坐飞机到郑州,就是在新郑国际机场正式踏上中原大地。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