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典故学习原创文字集

夺取天下的图谋:问鼎

2019-04-01  本文已影响47人  牧都里

今天开始,我们来一起走出夏商周,进入春秋时代。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个新的典故:问鼎。

典故简介:

西元前606年,楚国征伐陆浑之戎(一个游牧民族),来到雒(luo四声)这个地方,向周王朝炫耀武力。周定王便派遣王孙满去犒劳慰问楚君。结果,楚王竟然向他打听九鼎的轻重,表明了一种欲代替周王室兼并天下的野心。

典故来源:

《左传·宣公三年》

“楚子伐陆浑之戎,遂至于雒 ,观兵于周疆。定王使王孙满劳楚子,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

炆钊浅解:

这个典故在我国的名气可是不小啊。“问鼎中原、逐鹿天下”,这是每一个古代帝王的终极梦想。这里面的鼎,就是传说中夏禹收九州之金铸成的九鼎。

传说,这九只鼎上面绘画的图文是当时世界所有重要的知识:农耕、捕猎、祭祀、战争等等,老百姓可以通过观看九鼎,学会这些重要的技能。

还有的传说中,这鼎上面,绘画着大禹治水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妖怪,凶兽,类似于山海经那样,详细的记录在九鼎上,让百姓可以根据图画规避风险,躲避凶兽。这在那个没有纸的时代,是一个利国利民的创举。

后来,夏九鼎传商、周两朝,成为了一种皇权的象征。到了春秋时代,虽然周王朝还是名义上的天子,但国力衰微,诸侯国的国力大大超越了天子政权。

而楚国,在商周交替之时,还只是一个小部落,后来投靠了兴起的周王朝,成为了一个小诸侯国,负责向周王室进贡“苞茅”(一种茅草,用于过滤酒糟)。之后不断发展,在西元前704年,僭越称王。

西元前606年,楚庄王带兵向周王室炫耀武力。看到已经是日薄西山的周王室,不禁生出打算取而代之的想法,便打上了九鼎的主意,问了九鼎的轻重,暗含打算取走九鼎,取代周室之意。周王室的接待人员王孙子满可不是傻子,一听这话就明白了。然后他就用了教科书式的一段回答了他:

“国家的更替,在与德行,而不在九鼎。夏王朝的夏禹,是有德行的,所以才命令九州进贡金属(铜)铸成九鼎,教育百姓,趋吉避凶。夏桀没有德行,九鼎迁于商王朝。六百年后,商纣王暴虐,九鼎迁到周朝。德行光明,九鼎就算是轻,也不可以迁。德行败坏,九鼎就算是重,也可以迁走……鼎之轻重,不是你可以问的。”

这一段不卑不亢的回答,让楚庄王折服,也让他打消了对九鼎的歪心思,认识到了周王室暂时还不能取代。后来,楚庄王打败了晋国,成了春秋的霸主之一。

典故小结:

后来人们用“问鼎”来比喻夺取天下的野心,也表示在某些方面取得大的成绩。

用典示例:

李隆基.唐.《巡省途次上党旧宫赋》

“……长怀问鼎气,夙负拔山雄。……”

网络图片 侵权删除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