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5-27|善行无辙迹
临沂大学老师邢斌,敲下这段文字让我想起另一个人,南京红山森林动物园园长沈志军。疫情期间他穷上热搜,报复这个词狠狠的抓了一把眼球,也让隔离在家的我们立下宏愿:解封之后一起去报复他。三年过去了,我依然没去,搜索了一下发现还真的有不少网友去疯狂报复。但我没有继续深挖的兴趣,整个环境这样,一座濒危的动物园,又有多少人真的有能力持续报复,又有多少人的报复能够挽救这座动物园和欠下千万债务的沈志军。
想起这个久远的故事,是因为今天一样的故事重演了,被疯狂转发的邢斌老师占领热搜的时间,应该也不会超过两天,热搜的名额和热度有限,不会给太多额度。被邢斌老师的故事戳中心尖尖的我们,唏嘘,刺痛,更多是感同身受。
白白说,被刺痛的并不是因为故事,也不是大家的共鸣,而是“文学院”三个字。我被刺痛的却是因为,邢斌老师的故事可以说是体验或者调查,就像看电影,从座位上站起来,就脱离了电影营造的氛围。但真实的外卖员和想当当不上以及把去送外卖当作最后兜底的普罗大众,不会从椅子上站起来就脱离这个世界。
是怎么做到这一切的,像个巨大的魔术。一个响指的功夫,幕布外的我们就都接受了现实。
善行无辙迹,看起来就像是个咒语,无法逃脱的那种。
善于行走的,所走过的路线不会留下痕迹,只见行云流水,不留一片云彩。
善于营造氛围的,不会让你感受到一丝勉强,就是自觉自愿的自我PUA,追着赶着上架的自我意志,无关情境他人,就是自己乐意。
善于自我管理的,无关自律,不需要打卡,无所谓朋友圈,就是自己的行为习惯,上德不德,上善若水。
总之,看的出来痕迹和套路的都很无趣,骗得了一时,割得了一茬韭菜,仅此而已。
邢斌老师的故事距离上一次“外卖员”上热搜的新闻届985硕士的故事似乎不到三个月,从全民围观到唏嘘,下一步应该是全民接受。
分析和吐槽解决不了问题,事物的发展有自己的节奏和规律,对芸芸众生如我来说,最应该做的应该是一边先口服,然后心服,同步的,还要加快学习一件事。
某篇推文标题“时代辜负了她”有一则留言回复,“时代向来如此,苏东坡没说辜负,苏格拉底没说辜负……”还提了好一些被时代辜负的人我不记得了,提两个也完全可以get到了,要说辜负,大多数人应该都会深有同感吧。
可是,我想说的是,回复出现在这里固然恶毒,却也是冷静下来可以认同的大实话。时代就是如此,从来如此,怎么办呢,结束这局游戏,重新开一局?
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面对世界和环境,也只能是这个办法吧。
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
要么收获利益,要么收获成长,人生就是如此。
道德经-第二十七章
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计不用筹策,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
【注解】
善于行走的,不会留下行走的痕迹;擅长于言谈的人,在说的时候没有任何瑕疵;善于计算的人,在做算术的时候不必借助计算工具;善于守护门户的人,不用门闩也不会让他人轻易打开门户;善于捆绑的人,不用绳索打结,别人也很难解开。
因此,圣人总是善于人尽其才,在圣人眼里没有无用之人;圣人也总是善于物尽其用,所以在他眼中没有无用之物。这是一种承载的大智慧,也是一种深藏不露的智慧。
因此,善人可以作为不善之人的老师,而不善之人可以帮助善人自我反省。常人如果不把那些善人当作自己的老师,也不借鉴那些不善的人的经验、教训,即使本人非常聪慧,也会变糊涂。这就是精深微妙的道理所在。
老子将“自然无为”扩展到更广泛的生活领域,以“善行”“善言”“善数”等例子,说明只要善于行不言之教,善于处无为之政,符合自然的“道”的规律,那么不需要花费太多的力气就能取得不错的效果,最终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