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古典音乐古典音乐·作品赏析与人物事迹

伯恩斯坦百年(三)樊志登演绎马勒第九交响曲

2018-06-03  本文已影响236人  花间星事
伯恩斯坦百年(三)樊志登演绎马勒第九交响曲

这场音乐会期待已久。一是因为演奏曲目是我最喜欢的马勒,二是因为梵志登大师再次莅临上海交响乐团带来精彩的《马勒第九交响曲》。马勒是伯恩斯坦最钟爱的作曲家,他本人也被称为“ 马勒专家”之一,也许是因为这个原因,这场音乐会作为纪念伯恩斯坦百年系列之一。

《第九交响曲》似乎是马勒与世界告别的最完美乐章。因为他也没有逃过“第九的魔咒”,这成为作曲家生前最后一部完成的交响曲,也是他艺术上的制高点。对于这部作品马勒在初稿上几乎未作任何改动就予以出版,可见他写作的时候已经深思熟虑。即将到达人生的终点,经历过无限的痛楚后,对生命有太多的理解,音乐成为了他思想的表达。

《第九交响曲》中充满了强烈的离别感。巨蟹座的马勒与生俱来的缺乏安全感,他对这个世界对周围的人充满热情,但这种热情又用厚重的壳包裹起来,在他作品呈现中,我们时常可以听到极尽优美和阴森恐惧杂糅。特别在这首乐曲中两种情绪切换异常频繁。在长达85分钟的容量里。我们可以感受到的音乐语汇并不亚于一部优秀的长篇小说。

也许因为已经感觉到自己的死亡,在这部作品中作曲家把所有对生命,对艺术,对音乐的理解毫无保留地加以阐释。我们可以听到青春已逝,情感不幸,爱儿早夭,健康堪忧,死亡临近……如同对一生做的总结,他在孤独中用音乐疗伤,而这种疗愈又是撕开自己的伤口,把自己剖析的体无完肤。我们听到的是流着血的内心,却带着笑颜舞蹈。

第一乐章如歌的主题叙述着生命中美好的日子。有大自然的光,有心灵深处的良善,有充满神性的爱……但是这一切也伴随着狂暴的风雨,号角与鼓乐掀起的不安后,阴沉肃穆的葬礼进行曲紧随而至。

第二乐章的谐谑曲却如同死亡的舞蹈。一段沉重,粗犷,快速的连德勒舞曲后,圆舞曲节奏旋转得热情如火,最后舞曲变成了缓慢忧伤的调子。不知是死神庆祝他的胜利,还是鬼魂用这种方式迎接未来。

第三乐章的回旋曲---滑稽曲,充满了桀骜不驯的短小动机。乐器之间的精彩炫技在各个声部中此起彼伏。特别喜欢长笛和单簧管的演奏,让乐曲充满着流动,清新的色彩。在整首曲子中感受难得的温暖。

第四乐章在极高音域中开始。仿佛是他的人生走到了巅峰。虽然动机非常短小,但竖琴,小提琴,大提琴都让主题显得温情脉脉。虽然忧伤的基调并没有改变,但仿若一道绝美的夕阳,在彩霞满天中慢慢隐没。人生即使要走向终点,也完美地融化在天地之间……

不得不说马勒是听过就难忘,听过就会痴迷的。虽然在一般音乐史的书籍里,很少笔墨描述这位作曲家。但他无疑是古典音乐史中了不起的人物。当然随着年纪的增长,每次听马勒会有越来越多对人生的思考。因为他的丰富,因为他的深情,也因为他是独一无二的马勒……

伯恩斯坦百年(三)樊志登演绎马勒第九交响曲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