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沟通中如何保持开放性
今天学习脱不花《沟通训练营》第四讲,沟通的第一个通用能力就是保持开放性,什么是开放性?开放性=扩大共识+消除盲区
关于扩大共识和消除盲区,这里有一个工具叫做乔哈里窗,是心理学家乔瑟夫·勒夫和哈里·英汉姆提出的一个模型。它把人们的信息划分为四种类型:
第一种,我知道、你也知道的信息,这是沟通中的共识区,也是我们都认可的部分。
第二种,你知道、但我不知道的信息,叫做我的盲区。
第三种,我知道、但你不知道的信息,叫做你的盲区。
第四种,我不知道、你也不知道的信息,这是我们共同的盲区。
在沟通中,如果你我的盲区特别多,双方就容易吵架,因为我们就这个问题上,没有什么共识。那些我知道、你不知道的信息,容易让我变得傲慢。而那些你知道、我不知道的信息,容易让我产生抵触情绪。所以,沟通的意义,就是不断地对称信息,努力消除你我的盲区,让我们的共识区变大。
保持沟通开放性,这有一个小秘诀,就是多说“我”和“我们”,少说“你”和“你们”。咱们看看下面的例子:
【开放性练习 1】
A 你这个月 OKR 进展怎么这么慢?!
B 我做点什么,能把咱们部门的 OKR 往前推进一下?
A是一句在职场里经常出现的话,“你这个月 OKR 进展怎么这么慢?!” 有没有感觉到,这句话一出口就闻到火药味了。因为你在评价别人,你在不了解事实的情况下,就对别人下了一个判断。他可能已经完成了 OKR,只是没有反馈在表格上。也有可能是其他部门掉了链子,连累他延误了进度。你如果不分青红皂白地就把问题归结到他身上,要么对方憋一肚子气,要么当场就会和你起冲突。
那把主语换一下,把“你”换成“我”,同样的意思你可以这样说:“我做点什么,能把咱们这个部门的 OKR 往前推进一下?” 你看,这就变成了并肩战斗。对方听到这句话的时候,会觉得,你在说我们共同的事情,而不是在责备我。
【开放性练习 2】
A 你为什么没有交报告?
B 我为什么没有拿到报告?
再看一个例子:“你为什么没有交报告?”我们改造一下:“我为什么没有拿到报告?”你看,上面的这两句话,其实同一个事实,只是转换一下语气,加上了“我”,两个人就不会吵架了。
【开放性练习 3】
A 你的报告怎么交这么晚?别人都交了,就你还没完成
B 我一直在等你的这份报告。下次可以交早一点吗?
再看这一个例子,“你的报告怎么交这么晚?别人都交了,就你还没完成”。更合适的说法是什么?“我一直在等你的这份报告。下次可以交早一点吗?”
【开放性练习 4】
A 你这套方案超预算了!
B 我们调整下方案,把成本控制在预算范围内吧。
【开放性练习 5】
A 你到哪儿了?怎么还没来?
B 咱们的会议就要开始了,你遇到什么情况?
另外一个小诀窍,每说一段,就 Cue 一次对方,问一下对方的意见。
具体话术可以是:“我想听听你的想法?”“不知道你有什么见解?”“我刚刚说的你有什么疑问吗?”这就叫传球,把球传给别人,让对方讲话。“我想听听你的想法?”“不知道你有什么见解?”
“我刚刚说的你有什么疑问吗?麦肯锡的合伙人开一个电话会。他一段话只讲一层意思,每层意思讲完都会问一句:“这是这件事上我的观点,我想听听你的想法。”“我想得不一定对。”“特别想和您交换一下意见。”
有一位得到老师,他曾经讲到一个技巧。他说,我做的 PPT,从来没有“谢谢”这一页。为啥?因为如果你做提案,一出现“谢谢”这一页,就是 在说:“我说完了,请来评价我。”那现场的所有人,马上就把思维切换到评价模式了。说不好听的,他们挑刺的话就已经在路上了。而你把“谢谢”换成这么一页:“我们来看看怎么落实刚才的方案。”大家就会顺着这个思路,跟你提建设性的建议,想办法把这个方案落实下去。这就是开放性的重要性。
这里还有一个万能结尾“是个思路”“有启发”这些都是开放性沟通,既没有评价,也没有否定,给沟通带来极大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