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谱圣经】多少功夫织得成一部《锄月庐藏印》『叁』

2018-04-15  本文已影响0人  藏海阁居士魏尚国

艺苑荷锄勤种收,篆田千斛宝珠留。

廓充辑佚从长计,庋掌裁新赖巧谋。

泗水虞山分派别,闲章边款识春秋。

清芬遥揖云亭久,无处租来访戴舟。

洋洋洒洒,一部篆刻史,自战国秦汉以来,经历了由“实用品”到“艺术品”、由“附属艺术”到“独立艺术”的历史。而其重要时间节点,则在明代中叶。

此前,印章都是工匠所为,此后,文人参与并主导使之成为独立的欣赏艺术。而促成这一嬗变的契机,是松软易刻的冻石用于制印。这样,文人无须再假工匠之手而能在石上直接镌刻,直抒胸臆。

明代文彭,他是大书画家文征明的长子,继承家学,能书擅画,用印自已设计好墨稿,请人代刻。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得到几筐用于镶嵌首饰的冻石,尝试动手刻印,不意此举开启了文人流派篆刻之门。

此后,无数文人雅士投入其中,倾情于石,雅兴逸飞。


废话少说,直接上干货


《锄月庐藏印》精彩内页欣赏


印事将在随后的四期中为大家奉献更多精彩内页,敬请关注!


点击下方“  阅读原文” 进入印事空间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