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家乡的竹林,不,是竹海(初伊科技-原野乡村)
![](https://img.haomeiwen.com/i3299339/d18600d0f8244f33.gif)
我的家乡,依青山、傍绿水,大山雄浑多姿,小河蜿蜒流淌,丛林葱茏绚丽,宛如一幅铺开的画卷,给我的童年带来了无限快乐,而家乡的那片竹林,更是这水墨画卷中靓丽的一道风景线。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这是宋人苏轼对家乡竹子超凡脱俗,清新高雅的赞美。在我的家乡,父老乡亲虽然还没有达到文人骚客般对竹子的这样衷爱,但家家户户房前屋后或大或小都有一片竹林,因为竹子与大家的生活息息相关,因为竹子总是在默默无私的奉献。
我家房屋旁边那片竹林,有普通的家用竹子,最大能长到成人胳膊粗细,有2至3层楼房一般高。家乡父老一般用这种竹子编背篓、箩筐,编这些背篓、箩筐也是一个技术活儿,全村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个人会这门手艺,他们也被大家称为篾匠。记忆中一到下雨天(天晴都要下地干活),这些篾匠便被请到家里,帮着编背篓或箩筐。他们从吃完早饭到竹林砍下竹子,到破竹划篾(只用竹子外面那层绿色的皮),一天能编一个背篓。
小时候,每到赶集时,大街上就会有篾匠摆着背篓、筲箕(老家用来过滤米和米汤的竹制品)、刷把(用来洗老家的大铁锅)等各式各样的竹制品叫卖,做得比较精制。背篓较为普遍,只要是我们那里农村长大的小孩,都背过这种背篓,或割草、或捡柴、或打猪草。这种竹子还能编制成一种席子,夏天铺在床上,躺上去凉凉的,特别清爽。
竹林中有另一种长不大,也长不高的小竹,大家伙都叫它金竹,它的一个重要用途就是从根砍了,然后挑选粗细长短差不多的绑在一起,扎成扫帚,用来打扫院子,家家户户都有。
金竹的另一个用途就是大人们用来教训不听话的小孩,或者当小孩犯了不可饶恕的错误时,大人就用它来打屁股,不管用多大劲,都不会有内伤,对小孩也是一种保护,但会感觉到很疼,并在皮肤上留下印痕,好几天才能恢复。这种金竹家家户户都有,就插在墙上,使用起来比较方便。那时大人们的口头禅就是“金竹条条出好人”,现在想想确实有道理,被打一次后的疼痛很久都忘不了。
竹林中还有一种大拇指般粗细的竹子,叫绿竹。主要是中秋节和春节时,家家户户用它来打糍粑,很好用,一般5斤糯米就几分钟时间就能变成糍粑,这也叫一物降一物。
其实,小时候我最爱在这片竹林里玩耍。竹林中落下的竹叶,像一床厚厚的棉被,把报纸铺在竹叶上一躺下那种感觉特别惬意。上学的时候,我每天早上一起床还喜欢到竹林中去背诵语文或英语,因为竹林中有窸窸窣窣的竹叶声,麻雀和画眉等小鸟的悦耳声,伴着阳光透过竹叶缝隙形成的金色斑光,竹林中显得一片生机盎然。
我爱家乡的那片竹林,它永远是我内心深处那片难忘的净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