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部古诗28:醉中题醉人图〔明〕徐学谟
《醉中题醉人图》徐学谟
我从燕山望京阙,五陵豪客伤离别。
相逢不饮君奈何,瓮泼葡萄色如血。
须臾吸尽三百壶,西陵之日驱金乌。
眼中谁是高阳徒,醉来忽见醉人图。
图中之人谁最醉,美而䰄者眦如泪。
翻身跳浪招且号,夜半山精引群魅。
东隅之叟颓不禁,拥垆鼻作苍蝇吟。
梦中舒拳赌六博,犹呼一掷千黄金。
蹲者阴崖伏馁虎,走者风舠荡小橹。
何人仰面狮作吼,何人歌咽水升戽。
何人露顶发不梳,咄谁持酒浇其颅。
何人掉臂挥大斗,一沥沾唇苦于荼。
谩道真珠兼琥珀,翠屏锦缛声喀喀。
流涎残沫迸地走,珊瑚铺满金吾宅。
众中饮者谁最多,裒衣之客倾江河。
恰如廉颇老善饭,眼看醉者皆幺么。
幺么累累何足较,或鼓或泣或大啸。
玉山自在谁能推,欲上青天挽双曜。
刘伶毕卓俱尘埃,幕天席地安在哉。
今宵不闻妇人语,明日看花我复来。
〔试注〕
1、徐学谟:徐学谟(1521-1593)明代官员。字叔明,一字子言,号太室山人;原名学时,字思重,南直隶苏州府嘉定(今属上海)人。嘉靖二十九年进士,授兵部主事,历荆州知府,累迁右副都御史,官至礼部尚书。有《世庙识馀录》、《万历湖广总志》。
2、燕山:燕山山脉是中国北部著名山脉之一。西起洋河,东至山海关,北接坝上高原,七老图山、努鲁儿虎山,西南以关沟与太行山相隔。南侧为河北平原,高差大。滦河切断此山,形成峡口——喜峰口,潮河切割形成古北口等。
3、五陵豪客:唐·韦庄《杂曲歌辞·少年行 》:
五陵豪客多,买酒黄金贱。
醉下酒家楼,美人双翠幰。
挥剑邯郸市,走马梁王苑。
乐事殊未央,年华已云晚
五陵:汉朝的五个帝陵,分别是汉高祖刘邦的长陵,汉惠帝刘盈的安陵,汉景帝刘启的阳陵,汉武帝刘彻的茂陵,汉昭帝刘弗陵的平陵。位置大概在距离长安城约四十公里处,位于西安市西北。
当时富家豪族和外戚都居住在五陵附近,因此后世诗文常以五陵为富豪人家聚居长安之地。(汉元帝以前, 每立陵墓, 辄迁徙四方富豪及外戚于此居住, 令供奉园陵, 称为陵县。)
4、西陵之日:
5、䰄:sāi。〔䯱䰄〕,《增韵》䯱䰄,多须也。
6、跳浪:腾跃跳动。引申为上窜下跳。
7、山精:传说中的山间怪兽,原为《山海经》中被称为枭阳的怪物,高诱在《淮南子·氾论训》“山出枭阳” 作注时描述为“枭阳,山精也。人形,长大,面黑色,身有毛,足反踵,见人而笑。”南朝宋刘敬叔《异苑》卷三:“山精如人,一足,长三四尺,食山蟹,夜出昼藏。”唐中宗《石淙》诗:“水炫珠光遇泉客,巖悬石镜厌山精。”
8、东隅之叟:
9、拥垆鼻作苍蝇吟:喝醉了口齿不清。
垆:卖酒处安置酒瓮的砌台。亦借指酒肆、酒店。拥垆:围着酒台或聚集在酒店里。
拥鼻微吟:《世说新语笺疏》中卷上《雅量》:王之恐状,转见于色。谢之宽容,愈表于貌。望阶趋席,方作洛生咏,讽“浩浩洪流”。桓惮其旷远,乃趣解兵。王、谢旧齐名,于此始判优劣。南朝梁·刘孝标注引宋明帝《文章志》曰:“安能作洛下书生咏,而少有鼻疾,语音浊。后名流多学其咏,弗能及,手掩鼻而吟焉。桓温止新亭,大陈兵卫,呼安及坦之,欲于坐害之。王入失措,倒执手版,汗流沾衣。安神姿举动,不异于常。举目历温左右卫士,谓温曰:‘安闻诸侯有道,守在四邻。明公何有壁间著阿堵辈?’温笑曰:‘正自不能不尔。’于是矜庄之心顿尽。命部左右,促燕行觞,笑语移日。”
10、馁虎:něi。饿虎。
11、舠:dāo。形如刀的小船。
12、歌咽:低沉的歌声。咽,声音滞涩。多用于形容悲切 。
13、戽:hù。本义戽斗。也指吸水灌田的农具 。
14、苦荼:tú。①指茶。《尔雅·释木》:“檟,苦荼。” 郭璞注:“今呼早采者为荼,晚取者为茗,一名荈, 蜀人名之苦荼。” 郝懿行义疏:“今‘茶’字古作‘荼’……至唐·陆羽著《茶经》,始减一画作‘茶’,今则知茶不復知荼矣。” 唐·陆羽《茶经·七之事》:“《华佗食论》:‘苦荼久食益意思。’”
②苦菜。《诗·邶风·谷风》:“谁谓荼苦?其甘如薺。” 毛传:“荼,苦菜也。” 清·和邦额 《夜谭随录·崔秀才》:“君不见栖栖穷巷孤寒儒,此时此际如苦荼。”
15、喀喀:kā。呕吐或吞饮的声音。
《列子·说符》:“两手据地而欧之,不出,喀喀然遂伏而死。” 南朝·梁·何逊《七召》:“喀喀死于道边,瞀瞀填于沟壑。” 清 ·袁枚《新齐谐·折迭仙》:“必取山中至清之水徐徐而吞,使喉中喀喀有响,然后甘味纔出。”
16、迸地:bèng。①落地。②破土。
17、金吾:古代传说中龙的一种,代表着财富。有类似鰲鱼者,胸生两翼,喜梭巡,担任巡察工作。据说是龙之九子中的一个。
18、裒衣:póu。襃bāo衣。①赏赐的礼服。 ②宽大之衣。
19、幺么:yāo me。①微小的。②微不足道的。
20、玉山推:玉山自倒。比喻人喝酒醉倒。李白《襄阳歌》:清风朗月不用一钱买,玉山自倒非人推。
21、毕卓:(322-?)东晋官员。字茂世,新蔡鲖阳(今安徽临泉鲖城)人。历仕吏部郎、温峤平南长史。晋元帝太兴末年为吏部郎,因饮酒而废职。
邻舍酿熟,卓夜至其瓮间盗饮,为人所缚,明旦视之,乃毕吏部。旋解缚,遂与主人饮瓮侧,致醉而去。事见《晋书·毕卓传》。后常以指嗜酒成癖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