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也纳三杰(維也納三傑)
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
第一维也纳乐派(First Viennese School)又称维也纳古典主义音乐、维也纳古典乐派、维也纳古典音乐,通常指十八世纪晚期在维也纳的三位古典主义古典音乐作曲家:
沃夫冈·阿玛迪斯·莫札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
约瑟夫·海顿(Franz Joseph Haydn)、
路德维希·范·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
法兰兹·舒伯特(Franz Seraphicus Peter Schubert)有时也被归类于此。
在德语系国家,“维也纳古典乐派”(Wiener Klassik)及字面的“维也纳古典时期”(Viennese classical era/art)经常概括指称古典主义音乐整体,作为区分其他被通俗称为古典乐的巴洛克音乐、浪漫主义音乐。
1834年,奥地利音乐学者拉斐尔·乔格·杰塞维特(Raphael Georg Kiesewetter)首次使用了“维也纳乐派”(Viennese School)一词,他只将海顿、莫札特计入此乐派中,此后其他学者如法炮制,最终将贝多芬也加入学派成员。而为了避免与第二维也纳乐派混淆,定名为“第一”乐派。
一、约瑟夫·海顿(Franz Joseph Haydn)
法兰兹·约瑟夫·海顿(德语:Franz Joseph Haydn,1732年3月31日—1809年5月31日),又译海登,奥地利作曲家。海顿是继巴赫之后又一位伟大的器乐作曲家,是古典主义音乐的杰出代表,被誉称为“交响曲之父”、“弦乐四重奏之父”和 “海顿爸爸”。
海顿出生于奥地利和匈牙利边境的一个小村庄罗劳,出身于一个贫穷的车匠家庭,27岁时受聘担任匈牙利埃施特哈齐亲王的乐长,任职达30年之久,他一生写作了108首交响曲,两部神剧《创世纪》和《四季》,同时也写作了大量的弦乐四重奏,钢琴奏鸣曲,以及一些歌剧、轻歌剧、12部弥撒曲和声乐作品。
海顿的音乐幽默、明快,含有宗教式的超脱,他将奏鸣曲式从钢琴发展到弦乐重奏上,他是器乐主调的创始人,将传统对位法的独立声部完全同化了,将主题发展自行展开。后期他访问英国,接受牛津大学授予的音乐博士头衔,受到了韩德尔的影响,也受莫扎特的影响,产生旋律优美的抒情色彩,出现类似巴洛克的风格。他用弦乐四重奏代替钢琴,用管弦乐代替管风琴,创造了两种新型的和声演奏形式。
他同莫扎特和贝多芬三人为维也纳古典乐派的杰出代表。
Franz Joseph Haydn海顿肖像,Ludwig Guttenbrunn绘于约1770年海顿被公认为交响曲和弦乐四重奏之父,并且是钢琴协奏曲和钢琴三重奏的开创者。尽管一些早期古典派如卡尔·菲利普·埃曼努埃尔·巴赫(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的儿子)之于钢琴协奏曲,以及约翰·克里斯蒂安·巴赫(同是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的儿子)和雷欧波得·莫札特(莫扎特的父亲)之于交响曲,都有重要的贡献,但海顿的地位是无人可及的。
二、沃夫冈·阿玛迪斯·莫札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
沃尔夫冈·阿马德乌斯·莫扎特 (德语:Wolfgang Amadeus Mozart,1756年1月27日—1791年12月5日),奥地利古典时期作曲家及钢琴家。莫札特短暂的一生创作了800多部作品,当时绝大部份的音乐形式都能在他的作品中找到,他在短暂的生命里将古典时期的音乐风格臻于成熟并发扬光大,其作品也被广泛视为古典音乐的典型,对后世有极大的影响。
莫扎特不仅是古典主义音乐的杰出大师,更是人类历史上极为罕见的音乐天才,有“音乐神童”的美誉。他短暂的一生为世人留下了极其宝贵和丰富的音乐遗产。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作为古典主义音乐的典范,他对欧洲音乐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莫扎特一共创作了22部歌剧、41 部交响乐、42部协奏曲、一部安魂曲以及奏鸣曲、室内乐、宗教音乐和歌曲等作品。莫扎特在海顿等古典主义早期作曲家的基础上,将钢琴协奏曲这一体裁发展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峰。他作有29部加K.107三首钢琴协奏曲,他对于欧洲器乐协奏曲的发展同样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三、路德维希·范·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
路德维希·范·贝多芬(德语:Ludwig van Beethoven;1770年12月16日—1827年3月26日),德意志作曲家、钢琴演奏家。贝多芬上承古典乐派传统,下启浪漫乐派之风格与精神,因而在音乐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贝多芬虽然经历听力下降,仍一直创作音乐,他一生创作了9部交响曲、36首钢琴奏鸣曲(其中32首带有编号,1首未完成,编号为WoO. 51)、10部小提琴奏鸣曲、16首弦乐四重奏、1部歌剧及2部弥撒曲等等。这些作品无论是在曲式、和声以及织体上都有重大创新,影响了音乐发展史,其中32首钢琴奏鸣曲,第三、五、六、九交响曲和《庄严弥撒》是其代表作,尤其闻名。1827年贝多芬因病逝世。在汉字文化圈,贝多芬有“乐圣”之尊称。
伟大的德国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对世界音乐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被尊称为“乐圣”。出身于德国波恩的平民家庭,家族是科隆选侯宫廷歌手世家,自幼跟从父亲学习音乐,很早就显露了音乐上的才华。八岁便开始登台演出。1792年到音乐之都维也纳深造,艺术上进步飞快。他信仰共和,崇尚英雄,创作了大量充满时代气息的优秀作品,如交响曲《英雄》、《命运》;序曲《哀格蒙特》;钢琴曲《悲怆》、《月光曲》、《暴风雨》、《热情》等等。他集古典音乐的大成,同时开辟了浪漫时期音乐的道路,对世界音乐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被后人尊称为“乐圣”。德国最伟大的音乐家、钢琴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也是最后一位。与海顿、莫扎特一起被后人称为“维也纳三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