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在大学|不读书,不足以了解生活
文|左小入
读书,是为了成为一个有温度懂情趣会思考的人。
因为最近在准备考试,每天晚上又要运动一小时,所以就减少了看课外书的时间,枕边放了两本书,也只是偶尔翻一翻。毕竟对于学生来说,专业书是主食,课外书籍是蔬果,想要强健的筋骨,我们就要均衡营养,那么读书我们也需要遵循着主食为主,蔬果为辅的原则。毛主席也曾经对青年人提出过一点希冀,那就是“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我理解的大致意思,就是说青年人既要有强健的筋骨,也要多读书多学习,两者兼顾,内外兼修,读书和运动缺一不可。当然我也希望自己在这两方面能够长久坚持下去。
前几天看完了虹影的小说《饥饿的女儿》,书评可能会过几天再写,以前我读书不写书评,看过就看过了,很多时候,一段时间过去了,我回忆不起来那本书的框架结构,以及当时情节带给我的那份触动或者说是感动,就比如说卡勒德·胡赛尼的小说《追风筝的人》,高三的时候看的,当时被他们俩的友谊深深打动,而我现在能记起的也只有哈桑和阿米尔这两个角色,和那句很有名的“为你千千万万遍”,其他的与他们相关的一些细节我已经记不大清楚。所以现在的我会坚持给我看过的每一本书写书评,不论长短,也不论深刻不深刻,只想说出读完一本书后,这本书当时带给我的最真切最直观的感受。
读书本就是一个自我完善的过程,读书会使我们完善,而写作可以使我们完整,我们需要输入当然也需要输出。写过书评过后难免还是会忘记,这很正常,毕竟人脑不是电脑,所有的东西,不去复习,都会忘记。不过在读完一本书后,我能把一些感触以书评的方式留下来,这也是一份对自己小小的交代,也是对这本书最大的回赠,同样也是一份简单的仪式感。生活都需要仪式感来提醒我们来纪念我们幸福生活的重要时刻,那么写书评也是一份简单的仪式感,代表着这本书看完了,同样也有了自己的一些理解,还有了些对自己生活的感悟。
我一直喜欢看书,高中学习紧张,看书的时间不多,只有抽点零散时间碎片式的阅读,看点《青年文摘》《意林》这类的杂志。不过高三还是偷偷摸摸的看了好几本小说,比如《平凡的世界》《活着》《蛙》等等,然而我是理科生,到了大学我还自诩自己是个伪文科生。高中的时候就对自己未来的房子有了一个小小的期盼,厨房和阳台是我最重视的,厨房需要很多东西,这里不详细讲,我怕我收不住,2333。以后想有个阳台,种很多花,中间摆上一张小木桌,桌上铺上一块干净的桌布,阳光洒在阳台的每个角落,我可以在那里听着歌,看着书,晒着太阳,喝着茶,与花为伴,与书为友,多么惬意舒适。
以前我看书速度很快,囫囵吞枣一般,所以,过一段时间,有人问我书中讲的什么,我只能支支吾吾描述个大概,我奶奶没读过什么书,但她也用最简单的语言告诉了我一个最浅显的道理,读一本书,能够讲出来给别人听,才说明你把书读进去了。所以现在的我读书开始慢起来,开始写书评,不仅仅给自己看,也希望以这种形式把我对书本的理解讲给别人听,读一本书,有所悟才是最重要的。之前给一个公众号投稿,很幸运,被用了。也算是讲给别人听吧,在简书上有的书评也上了首页,我很开心有人读我写的东西,能够交流思想,沟通想法,这就是对我最大的鼓励和认可。所以读书不要一味追求速度,欲速则不达。很多时候,有些句子,作者想表达的意思,需要读者慢慢去悟,假设只理解表面意思,走马观花,最后书也是白读。
读书本是无用的,不要抱着一种功利的心态去读书。我其实很不喜欢一句话“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读书只是为了完善自己,为了发现自己的内心,为了从别人的故事中去体悟一些哲理或者是感动,涉世未深,我们要读书,我们可以从别人的故事中认清现实,脚踏实地。涉事已深,我们也要读书,读书让可以让我们认清一些事实真相后依旧保持一颗纯净真诚的心,这一点很重要,罗曼.罗兰说过,这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在认清生活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比如《朗读者》有一期,96岁的翻译家许渊冲老先生的朗读,情至深处还会热泪盈眶,涉世已深,依然还保持着一个颗年轻真诚的心,实在难能可贵。读书不是为了获得一些即时的可观利益,即使有利益,这也是潜移默化的,不可能一蹴而就。不要太过功利,否则你会很快就摒弃读书这条路,并且对读书嗤之以鼻,因为读书达不到你迫切想要达到的那种结果,那么这时你的心态就开始有变化了,心态变了就很难改变了。
前几个星期,我们应用文老师讲说,在中国现在两类书卖的最火,首先毋庸置疑是教辅,各种时期的教辅,当然这和中国的应试教育有关,很正常。第二类就是成功学,我没读过成功学的书,但是我看过我爸在读。虽然我没读过,但我相信我不会去读这类书的。何谓成功,怎么成功,这本来就是需要辩证得去看,成功定义不局限,甲之蜜糖,乙之砒霜。你所谓的成功对别人来说可能一文不值。就如毛姆《月亮和六便士》中的一句话“难道成为年入上万英镑的外科医生,娶得如花美眷就算是成功吗?我想这取决于你如何看待生活的意义。”所以不一样的人对成功理解大不同,又暂且说成功学中的这种成功定义有普适性吧,那他的方法也不一定适用于任何人。同样,每一个心智健全的成年人都应该知道踏实,勤劳,时刻保持学习的热情这些品质才会是你达到所谓成功状态最保险的特质。而不是那些所谓教你如何成功,纸上谈兵的,使读者亢奋起来,而有那么几天奋斗激情的成功学书籍。
其实读书这个事,看自己,不是说读书的人有多么知识渊博,不读书的人有多么的没文化,最怕的就是有的人读过几本书就开始觉得自己高人一等,不该是这样的。不是说读书本身有多了不起,而是读书这个行为意味着你没有完全认同这个现世,你还有追求和不满,你还在找寻另一种生活方式。还是那句话,读书只是为了完善自己,书籍只是一种光学仪器,帮助读者发现自己的内心。我奶奶小学一年级都没读完,讲出来的话虽然质朴,也不乏是有大道理的。只是说呢,多读书总是要好一点的,读书,现在带给我的最现时的回报,就是我的眼界开阔了,帮我打开了更大的格局。用之前网上特红的一句话,读书和旅行,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要在路上,其实你想想,身体不可能时刻在路上,现在是,以后也是,但灵魂可以,所以我们要读书,阅读也是通往高贵的最低门槛。
愿我们每个人都终身与书为伴,在书籍中去找寻自己的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