橡果书院‖大人为什么要读童书?
阿甲:大人为什么要读童书?
01读童书不是孩子的事情吗?
为了教孩子,大人读读童书尚能理解;
为了自己,大人读童书有什么用?
读童书,能帮助大人做更好的自己吗?
举例:从我的亲身经历说起,如去非洲肯尼亚旅行,要了解当地的
《肯尼亚:在希望与绝望之间(1963-2011)》
《肯尼亚.》
《在肯尼亚种树》,旺加里 马塔依
《和平树——一个来自非洲的真实故事》
《追踪非洲五霸》《超级狮群》
小结:我的切身体会
童书可以帮助你快速切入一个陌生的知识议题;
好童书的特点是简明清晰,而且富含趣味点;
发掘宝藏的入口,后续的拓展有无限可能……
如《书语者:如何激发孩子的阅读潜能》的第五章“言传身教”,道出了成人读童书的十个理由:
读童书很好玩——
让你保持旺盛的想象力;
能增强你和身边爱看书孩子的联系;
为你身边的孩子树立榜样,使他们更有可能成为读者。
童书让你更是跟上可能错过的文化潮流(包括当下的和传统的)。
读童书很快。童书通常比成人读物短,如果你觉得没时间阅读,肯定有时间看童书。
童书提供了跨文本阅读的机会。图书不仅仅限于悬疑、科幻、奇幻或传统文学类,童书包含着各种文类。
读童书就像时空旅行——很容易让人想起自己还是孩子时读第一本书的情景。
童书常常是启迪人心的——那些英雄的故事,那些关于勇敢和忠诚的故事,使你梦想成为一个更好的人,而且我们不都需要一点这样的精神吗?
如《艰难的归程》。
钱伯斯阅读循环示意图:
有能力的成人阅读者:选择(图书储备,可使用,可接近,展示),反应(我想再欣赏一遍,正式交谈,闲聊图书)、阅读(阅读时间听别人读,自己读)
童书与成人作品的不同之处:
童书的结尾总是充满希望,如《窗边的小豆豆》《夏洛的网》《哈利波特》
成人的作品往往要直面现实、警醒世人,如斯蒂芬 金的灾难小说,刘慈欣的《三体》,老舍的《骆驼祥子》等。
童书努力构建一种类似信仰的信念:从此,他们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
如《纳尼亚传奇》,往往高度纯化的品质,诚实、善良、勇敢、忠诚等。
共识:好的童书可以帮助孩子做更好的自己;
疑问:好的童书还来得及帮助成年人做最好的自己吗?
追问:“阅读改变人生”的心理机制到底是怎样的?
成长没有止境:做更好的自己
如《李娜:做更好地自己》
一位心理学家的童书阅读札记:
《读孩子们的书》《读幻想文学》《故事与神奇》等,读一读好玩的童书,有可能大大改善自己的心理状态。
“童年体验”原理:
公理一:童年对人的一生影响重大;
公理二:每个人的童年只有一个;
公理三:每个人的童年只有一次。
推论一:由于成长的不可逆转性,童年对人的重大影响只有一次机会一个方向。
定理一:阅读文学作品是一种特殊的人生体验方式。
假设一:已经成年的人,还可能通过重新体验童年的方式重塑自我。
假设二:阅读关于童年的文学作品(以儿童文学为主但不限于儿童文学)是一种特殊的童年体验方式。
假设三:自己的童年回忆,是童年体验的一条最有效的通道。
假设四:如果通过精神分析的方法能改变人的现状和未来,那么通过童年体验也同样可以做到。
童书提供的N种可能:
展现人类自由天性的一面;
重塑被遗忘的艺术之魂;
哲学寻根
揭示成长的双重性——成长的欢欣与在成长的过程中被压抑的另一面;
“从此幸福地生活在一起”的可能性;
做更好的自己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