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以不要忽视我的沟通邀请吗?

2019-07-21  本文已影响0人  星与星夜

日推博主のるん是一位全职主妇,因为经常在推特上发布和丈夫结婚后的甜蜜日常而走红。除了这种甜到酥的浪漫情节 ——

老公在开车时突然停了下来开始擦起了副驾驶这边的车窗,我一脸迷茫,老公说:“马上就可以看到海了,我擦干净窗户后你就能欣赏到最完美的海景啦”。

image.png

还有时刻积极回应对方的日常 ——

夫妻二人在一起就是要互相赞美呀。早上互夸对方“能早起真厉害” “为我做便当的你真棒” “辛苦工作的你很棒”,这让我一整天都元气满满哒~

都说婚姻在于细节,亲密关系学者约翰·戈特曼用他的实证数据,从科学上验证了这句朴素的真理。

约翰·戈特曼邀请一些新婚夫妇到他的“爱情实验室”,研究哪些夫妻六年后依然在一起,哪一些走散了。观察了若干对夫妻数百小时的活动录像,他发现了一个重要的不同:那些六年后仍然在一起的夫妻,86% 的时间积极回应伴侣的沟通邀请;而离婚的夫妻,只有 33% 的时间积极回应对方。

爱的信号

那么,什么是沟通邀请?沟通邀请(bids for connection)是指希望获得关注、渴望与对方建立联系的行动。这些行动可以是语言的,也可以是非语言的;行动本身所传达的信息本身可以是正面的,也可以是负面的;可以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无论什么样的动作,信号的发出者内心希望从对方身上获得积极回应。

比如,口头表达的沟通邀请:

通过肢体语言传达的沟通邀请:

沟通邀请可能表达的是正面的信息,也可能是负面的信息。

可以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

即使在长期的亲密关系中,人们也常常以间接的方式发出沟通邀请。为什么人们不直接表达真实需求呢?有很多原因,最重要的原因,这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方式,因为有可能被拒绝,因为害怕受伤。

这样做的好处是,即使被拒绝,伤害不会太过直接,不至于太难受。但这样做最大的风险在于,对方可能无法理解你,进而无法回应你,最终伤害了关系。

三种不同的回应方式

面对他人发出的沟通邀请,有三种不同的回应方式:

(1)回应 (Turning towards) :表达关注和兴趣,回应和满足对方的需求。当你在回应对方,你等于在告诉对方:

(2)回避 (Turning away) :专注于做自己的事情直接忽略对方的邀请;没有关注对方所说的重点,只关注无关紧要的细节;打断别人说话。当你选择第二种,无论你是否有意为之,你等于在说:

(3)拒绝 (Turning against):以争吵或批评的方式拒绝对方。如果你选择了第三种,你可能真的一点也不在乎你们的关系。这种拒绝往往意味着:

毫无疑问,你应该尽量回应,而非回避、拒绝对方。回应的方式各种各样,要看具体情境。在学习积极回应对方之前,先看看不应该做些什么吧。

回避对方通常有三种表现:

而拒绝,那就更多了。且很糟糕恶劣。如果你还记得末日四骑士,当关系里出现彼此不尊重的鄙视,这段关系破裂的概率高达 80% 。

DON'T DO THESE. 不要这么做,除非你真的不在乎你们的关系了。

不要伤害爱的人

显然,回应好处多多,回避或者拒绝将会带来伤害,尤其是持续的回避与拒绝。一旦首次沟通邀请被拒绝,人们几乎不会继续尝试,再次尝试的比例低到让人难以置信。即使在婚姻幸福的夫妻关系中,再次发出沟通邀请的比例也不过20%,婚姻不幸的夫妻再次发出沟通邀请的比例几乎为零。

被伤害的一方往往选择沉默并封闭自己。持续被忽略的人,会觉得孤独、被孤立、被排斥;被拒绝的人,他们可能没有愤怒,没有生气,但会像打了败仗的士兵,精神萎靡,兴致全无。长期被忽略、被拒绝,会导致情感的压抑,会产生很多怨恨,彼此之间也更容易引发冲突、滋生敌意。这些对关系的破坏是致命的,轻则导致关系疏远,重则导致关系破裂 —— 分手、离婚。

事实上,总是被忽视的人往往情绪低落,有时他们会对他人的行为过度敏感。俄勒冈大学的心理学家罗伯特- 韦斯(Robert Weiss)把这种情况称为“消极诠释”(Negative Sentiment Override)。受这种情绪折磨的人异常消极,无法客观评价对方对其沟通邀请的反应。(“索尔真的想赶我走,还是我太敏感了?”)为了证实不是自己太敏感,他开始有意识地寻找人们对其不公的事例。消极情绪早已完全控制了他的思想,对他来说找到相关的事例,简直轻而易举。(“绝对不是我敏感,索尔今天下午开了关于这个议案的临时会议,根本没通知我,这肯定有问题。”)

为什么这么显而易见就能做出取舍的事情,很多人仍然没能主动去回应?答案是:他们不理解这件事情的重要性,也不理解这件事情的后果,尤其是男性。他们并非故意这么做,很多时候,只是没有意识到对方需要关注。

另一个有趣的现象是:丈夫还是妻子选择专注于自己正在做的事情回避对方的沟通邀请,对婚姻关系的影响不同。目前,我们无法找到这种不同的确切原因,不过,也许可以从丈夫和妻子作出这一选择时的原因找到答案。女性认为回避是一种抗议,她们选择专注于自己正在做的事情,回避丈夫的沟通邀请,因为她们对丈夫早已心生怨意。而男性专注于自己正在做的事情时,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回避了妻子的沟通邀请,他们的“回避”绝对不是刻意而为。也就是说,妻子选择继续看电视,回避丈夫的沟通邀请,其实她想表达的信息是“我生气了”。而如果丈夫这么做,他根本无意传达任何信息,他甚至不知道自己的“回避”可能影响自己的婚姻。

如果你的伴侣常常忽略你的需求,基于善意原则,我建议你帮帮他。他也许不是不爱你,也不是不关心你,更不是否定你的价值,他只是不懂你的需要。

下一步,怎么办?

那么,接下来该怎么办呢?

三个注意的细节:

(1)不要因为聊天的内容无趣或不重要,就忽视对方。无论谈话内容是否有趣、重要,幸福的夫妻能更好地回应对方,而不幸的夫妻容易忽略对方。划重点 —— 不管聊什么。无论聊天话题是什么,你的回应方式才是更重要的。比如,有妻子就算丈夫讲着自己最辉煌的经历也熟视无睹;而有丈夫会饶有兴趣地听妻子讲如何挑选化妆品。

(2)那要时时刻刻回应对方的沟通邀请吗?这不可能嘛。你可以在拒绝的同时,仍然满足对方情感需求。首先是心理上理解了对方的需求,其次是从行动上响应对方。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折中满足也是可以的。男人们可能都不懂,仅仅是情感的理解与相应,女人也会感到快乐满足。比如说:

小红: “今晚陪我去看电影吧?我们好久没有去看电影了。”
小明:“今晚我有个任务必须十二点前交差,很紧急,没有办法。我也很想和你看电影,搞定今天,我明天就可以和你一起去看,嘿嘿。”
小红心里理解,但还是有点不开心。小明抱着电脑坐在小红身边,“要不我先陪你看一会综艺?”

(3)理解口“剑”腹“蜜”的表达,有时行为与内心的渴望背道而驰。举个例子,丽丽经常不给丈夫陈浩好脸色看,丈夫抱怨妻子,“只要我做什么不合她意,比如准备打游戏,突然之间,她就大发雷霆。在她眼里,我做什么她都不满意。”事实上,丽丽有个酒鬼父亲,家里有六个孩子,她过往的经历告诉她,没有人关心自己的需求,只有非常严重的事情,才能获得别人的关注。带着这样的信念,在婚姻里,即使很不开心她也不会说出来。当丈夫下班回来没有理她、和同事出去玩忽略了她,她会一次次变得更加愤怒。她渴望得到关注,但压抑了自己的情绪,直到攒够了怨言,最终彻底爆发。

(1)每天三件幸福小事

第一个方法看似与沟通邀请没有直接关系,但非常值得练习 —— 很容易做到,收获又很大。

曾经风靡一时的《哈佛幸福课》介绍过这个方法,那就是:每天写下三件让你感到开心、幸福的小事情。比如“妻子看到我不开心,主动安慰我”,“和同事一起去玩蹦床,大家玩得很开心”,“和妻子聊天聊得很开心,他记得我最喜欢李白这个角色”。

这个方法来自积极心理学的研究,被无数人实践、证实。每天只需要短短的 5 分钟,就是这样一件小小的事情,会稳定提升你的生活满意感。如果你对生活更满意,你也更容易传递出更多关心与善意。

此外,不断记录这些小事,你更容易捕捉生活中细小而美好的事情,也更容易捕捉到转瞬即逝流动的情绪,更容易唤起更多积极情绪。而这一切,更敏感的察觉能力、更高的情绪唤起,无论对提出邀请还是回应邀请都有帮助。

从今天就开始记录吧,先持续 21 天试试。每天 5 分钟,21 天总时长也不到 2 个小时,看一部电影的时间都不到。

(2)记录《情感日志》

情感互动和任何一门技能一样,需要专门练习。

远航的探险者会写详细的探险日记,记录伟大的历险过程。在情感里探索无不如此,试着写《情感日志》,记录每一天各式各样的冒险,各种各样的沟通邀请。记录得越多,你会找到越来越多的规律,越来越胜任这件事情。以下这些问题可以辅助你记录。

回顾主动提出的邀请 ——

回顾如何回应他人的邀请 ——

这里要提醒一点:更重要的是没有说出口的话。除了对方直接说出的话,还要注意对方的肢体动作、表情、以及潜台词。尽量将自己代入对方情境,设身处地体会对方的感受。

这些更加细致的问题也可以帮助你:

尽量每天都做这个练习,哪怕只是在头脑中回顾一遍。

吼吼吼,下一次当伴侣向你发出沟通邀请的时候,请你全神贯注看着他、聆听他、回应他。正是每一个细节铺陈了爱情,愿彼此用星星点点的爱,构筑出漫天星空。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