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随笔专题投稿心情随笔

我和艾蒿的故事

2020-10-18  本文已影响0人  杨子2017

小时候的夏天,家里人坐在院子里摇着芭蕉扇乘凉,为了防蚊,老妈就会燃起一小堆的蒿草,长大了,读到苏东坡的风来蒿艾气如熏,一下子就会想起小时候那蒿子的味道。那时候在我们小村子的路边,在田埂,在院子里的墙边,生长着许多的蒿子,老家的人叫它臭蒿子,或许是蒿子自带一种气味吧,心想,这蒿草和艾蒿或者是一种植物,或者是近亲吧。

在我们的民间,一直流行着清明插柳,端午插艾蒿的习俗,然而在近些年来,当更多的人离开土地生存,更多的人远离土地住进城市,对于古老物候的认识渐淡漠了,对古老的习俗也渐远渐忘了,如今的端午,除了吃棕子之外,已经鲜见有谁家在门口插艾了,今年的端午节,老妈教我做了几个三角香包,包进去一些艾绒,一边做针线,一边说着闲话,现在想来,是过了一个古风古味的端午节。

我的手工

前些日子练书法,我摹写是禇遂良的倪宽赞,写到海内艾安,不免心中沉吟,在司马迁的时代,天下承平,民生安定就称为艾安,二千多年前,我们的先人对于艾的情感也由此可见,其实艾的由来远远不是二千前这么近,春秋战国之前的周代,就流传着萧艾的故事,据说这也是艾草得名的由来。在远古时代,我们的先人燧人氏钻木取火,就是将艾草点燃,并且用艾草来保留火种,它用自己的温度温暖着这块土地上生活的代代先民,一个艾字,也就只有五笔,就在这简单的五笔里,似乎可以读到世代相传的文明往事。

在四书五经之中,我最喜欢的是诗经,诗经中有一篇采葛,是这样的: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回到诗经的时代,看来我们的先民是经常要到野外采艾的。诗经是由我们的至圣先师孔子所编,对于孔子和艾,也是有文章记载的,文章大家庄子就写道:孔子曰:“丘所谓无病而自灸也。”

自从离开小村之后,我有好多年都不见艾蒿的身影了,再次和艾的相遇,是因为我妹妹,她前些年被单位派到柳州学习,从柳州回来之后,我们当地的医院就设立的治未病科,艾炙就成为新科室的项目之一,因为先天禀赋的原因,我体质寒凉,一年四季不离暖水袋,包里常备暖宝宝,我妹妹让我艾炙试试,从那时候开始,我在医院里炙了几次之后,觉得炙起来也简单,就自己买了炙盒和艾条,在家里自己炙,我经常在家里的沙发上炙,时间长了,艾条散发出来的烟气都熏黑了客厅的墙壁了,为了墙壁,我后来又挪到在家里的阳台上炙,虽然我会的东西不多,可是也算是学了孔子的无病而自炙吧。

似乎是在一夜之间,小城的大街小巷开始出现了许多的中医养生馆,还有许多艾主题的养生馆,因为机缘巧合,我开始在百草堂养生馆尝试葫芦炙,艾的热度在葫芦的包围之中,丝丝穿透着我全身的经络,进入身体的每一个细胞,是艾炙驱散了素栖在我体内多年的寒气,在不知不觉中,我发现自己已经改变了,我都不知道把日常的暖水袋放什么地方了?也忘了有多长时间不买暖宝宝了。

所谓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天生人类,天也会生下人类最好的朋友,我想,艾一定是当之无愧的朋友之一,我们自己的身体需要什么?需要靠我们人的智慧来读懂,更需要我们去寻找,经过这些年,我得以再次结识了艾草,这个来自远古的草药,嗅着它的香气,体会着它的温度,感受它承载着的温煦信息,好象一下子打通了古今的隔膜,仿佛带着我经历了人类的万年之旅。

秋日

我不知道,在我的周围,还有多少我不认识的人类的朋友?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