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成功是第一要义——我读斯蒂芬·金《写作这回事》
“Honesty’s the best policy.”斯蒂芬·金引用塞万提斯的名言作为书的开篇,恰合《易经》子曰:“修辞立其诚。①可见作者把真诚放在了何其重要的位置!这也是我所认知的本书“论写作”精髓之一,恰吻我心。
一直在自媒体写自己的经历与生活曾被一个咨询师好友诟病,她原是好意,认为我的心理咨询师身份不宜过多的暴露,只展露学术,保持应有的神秘感会有利于工作。我很理解她对我的友情提醒,但仍固执地坚持本色的姿态示人。好的,坏的昭然若揭,人性本质如此,无需遮掩粉饰。我爱死自己的娃娃音,小任性与臭美,与我的头衔工作无关。无恐惧自然不焦虑。
“是屎就要臭”!本能地很不喜欢虚假的,刻意变得“美好”的东西。人性本身就充满了邪恶。而这邪恶是来自本能的攻击性与力比多。
想起武志红在工作坊里解读蝙蝠侠影片。他说:蝙蝠侠是个富二代,小时候被蝙蝠吓过,父母被流浪汉开枪打死,长大后化身蝙蝠侠除恶扶正,蝙蝠侠是处理的是自己内在的邪恶与黑暗,化身蝙蝠侠拯救世界,他能力越大,世界就越可怕,对立面越强。为什么蝙蝠侠从来不杀人,而惧怕黑色的蝙蝠呢,因为他觉得那蝙蝠就是他自己,恶人就是他自己。
斯蒂芬·金在作品中大量描写了毁灭—一个人的死亡或群体走向死亡,他擅长挖掘出所有生活中的细微恐惧,像是一面恐怖而扭曲的哈哈镜,照出人们心底梦魇的原貌,彻底挖出了现代人心底的幽阴黑暗。他善于把握人类内心一闪而逝的恐俱和转瞬忘却的不样预感,将之放大为整个插翅难飞的陷困僵局。
我用7天的时间读完《写作这回事》,最顺畅最不愿放下的部分是作者的“简历”篇。正月初一后半夜12点开读,读完85页,已至凌晨3点。这一章似乎就是他的简短回忆录,篇幅不长,却浓墨重彩地写到了跌宕童年的经历,初为作家的婚姻生活以及成名后的饮酒成癖。此前,我没有完整读过他的任意一部小说(我想我真正的恐惧是在害怕自己的无知从而听不懂“故事”,我想日后我会慢慢补上。),单就此书谈谈我的读书心得,并摘录。
婚姻成功
“我们的婚姻长过世界上所有领导人的婚姻,除了卡斯特罗。而且,我们只要继续谈天、争吵、做爱,跟着雷蒙的音乐跳舞——嘎巴嘎巴嘿——这桩婚姻可能还会继续下去。”看起来斯蒂芬.金与太太塔碧莎真是堪比模范夫妻的典范——阶级相同,志趣相同,性生活和谐。
我很不喜欢“模范”“先进”之类的词,因为总是会标志着一个对立的意味着“败类”“后进”的另一面。但是打字的时候它自动跳了出来,也就将就了,记忆很会影响思维。记忆既是个好东西,又是个坏东西,常常左右行为模式。
“我爱上她是在1969年的诗会上,当时我读大四,她读大三,我爱上她部分是因为我理解她当时作品的意义。我爱上她更是因为她理解自己当时的作品。我爱上她还因为她当时穿了一件性感的黑色连衣裙,还穿黑色丝袜,系吊袜带。”这段话很有意味,我反复读了好几遍,就在这行文的当下仍然十分倾心。这一段体现了几点:
1,在对的时间遇到对的人。
2,男子有才,女子才貌皆佳。
3,真实自然的性吸引力被作者毫不掩饰地平实表达。
4,最关键的是,彼此听得懂对方的语言,欣赏对方的创造力。
元 王子一《误入桃源》四折中记载:“今日也鱼水和谐,燕莺成对,琴瑟相调。”这种琴瑟和鸣的感觉也成就了斯蒂芬·金在创作上的多产与自信。在书中多处,作者提到妻子是她作品的第一读者,是他源源不断地获得鼓励与动力之源。“我听得最多的是塔碧莎的意见,因为我的书就是为她写的,我最想得到她的赞赏。”
“塔娜莎从来没有说过一句怀疑的话。她的支持始终不改,这是我在生活中难得能够坦然接受的一件好礼。我每次看到有人将处女作献给妻子(或丈夫),总会面露微笑,想:有人了解这种感受。写作是一种孤单的工作。有人相信你对你至关重要。他们不需要发表演讲。通常只要信任你就足够了。”
童年多舛
斯蒂芬·金1947年生于美国缅因州的波特兰,当金两岁大时,他的爸爸去买包烟而且再也没有回来,丢下了金的妈妈让她独立养育金和他的认养哥哥大卫,并留下一屁股债。他的家庭四处搬家,金11岁时,他的妈妈带他们回到了缅因州的德罕去照顾她年老的双亲,她在当地的洗衣店找了一些杂事以养活这一家人。
“我的童年却是一片雾色弥漫的风景,零星的记忆片段就像孤零零的树木掩映其间......那种仿佛会一把攫住你,然后把你吃掉的树。”
2岁半,留宿姨妈家,他被蚂蜂叮,把水泥板砸到自己脚趾上;
4岁,给他连续吃了七个鸡蛋的不靠谱保姆;
5,6岁时妈妈说起亲眼看过一个姑娘的溺亡;看到一个水手跳楼身亡。
一年级,因条状咽炎躺在床上9个月,耳朵也因为发烧必须穿刺治疗。
二年级,在树林蹲坑用青藤叶子擦屁股,皮肉肿破。
13岁,第一次给《太空人》投稿被拒。
回忆起来这些童年趣事的画面都很逗趣,可爱,却是真实地发生在作者身上,六个事件无一不与苦痛相关。本书没有体现,当金还是小孩的时候,他目击了他朋友被火车辗过并死亡,尽管他本人说他对这件事一点印象也没有。
颠沛流离、穷困潦倒、寄人篱下、缺失父爱、目睹死亡的童年经历是斯蒂芬·金能够看透人生,从而深刻表达恐惧与焦虑的最厚实基础。金的大部分作都在描写人类因为自身罪恶而走向崩溃和毁灭,心灵在孤离、孤独、压抑的情绪中逐步异化,由此产生一系列反常行为并带来反常的社会现象。金在多部作品中都向读者传达了一个信息:罪恶,是人性本质中不可忽略的一部分,是“毁灭”的根源。其作品特点与多舛的童年记忆密不可分。
挖掘于真实,并非创作
“首先,真实的生活都是未经构思的;故事几乎都是自发,作家的职责就是为他们提供发展的空间。”
“我相信故事有如埋在地下的化石,是被人们发掘出来的。”
“我再重复一遍:这些都没什么大不了。这些只不过是我的兴趣所在,来自我的生活和想法,来自我作为男孩、继而作为男人的经历,以及我作为丈夫、父亲、作家和爱人的不同角色。”
最动人的故事都是生活本来的样子,无需雕琢。甚至斯蒂芬·金自己很不喜欢用副词这样的修辞手法,能够直白讲清楚的话绝不矫揉做作。无论如何第二稿要比第一稿精炼掉10%。
我最为欣赏的一点说法是:“它们是遗迹,属于一个未被发现但已经存在的世界。作家的工作就是利用他的工具箱里的工具,把每个故事尽量完好无损地从地里挖出来。”这让我联想到空间维度。也许他所写的惊悚悬疑的故事正在另一个维度里发生,金只是窥见了它并把它记录下来,并非他创作了这些作品。
我想尽可能描述清楚我的联想,漫画爱好者称漫画为“二次元世界”,而与之相对的是“三次元”,即“我们所存在的这个次元”,也就是现实世界。而是否有四次元甚至更高次元的存在呢?更也许无需用遗迹这个词来强调过去时态,而是当下正在发生的事实,只是在不同维度空间里。作家的慧眼发现了它。
硬着头皮上
“我在写《魔女嘉丽》中学习到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作家对角色的最初认识可能和读者一样是错误的。我紧接着又认识到,仅仅因为创作困难,不论是感情上的原因,还是因为想象力缺乏,就中途放弃一部作品,这样的做法不可取。人有时候就得硬着头皮上,哪怕力不从心,仿佛坐着铲屎,使不上劲。因为你赶出来的活儿会可能还不错。”
“硬着头皮上”有种执拗的劲儿在里面。执拗是因为相信:相信自己能写出东西来,相信自己的表达会得到认可。青年时代的斯蒂芬·金曾经把退稿信订在墙上,厚厚一沓,以勉励自己。并始终锲而不舍地写作和投稿。所有的成功都不可能轻而易举的达成。
“硬着头皮上”还有一种无奈的力量。也许不写作,他不可能变成亿万富翁。写作是他对于命运的一种抗争,是走出洗衣工宿命(他在做洗衣工的时候感知在重复妈妈的命运)的最佳途径。
我的一个朋友,十年前我觉得他很棒在大学时代饱览群书,他在跟我通信的时候也彰显了他十分了得的文学功底,他曾说自己要写一部小说,至今未见动笔。问及原因,他觉得自己写不出惊天动地的故事,于是不动笔。他最初的小说梦也在蹉跎的岁月中渐化为泡影。我想他需要“硬着头皮上”的勇气和重要人物鼓励的声音。
注解:
①《周易·乾·文言》里面的话,原文是:子曰:“君子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这是《文言》里面所说孔子为解释乾卦的九三爻辞所说的。
大意是:君子通过整顿文教以确定其诚实的态度,可以此来保其功业。
百度百科:
斯蒂芬·金是美国家喻户晓的恐怖小说家,发表过四十多部长篇小说、十多部中篇小说、上百部短篇小说、两部散文作品、以及数不清的电影剧本和网络小说,包括一部动漫小说。斯蒂芬·金个人独立作品高达550部,被《纽约时报》誉为“现代恐怖小说大师”,自80年代至90年代以来,历年的美国畅销书排行榜,他的小说总是名列榜首,久居不下。他是当今世界上读者最多、声名最大的美国小说家,他的每一部作品,都成为好莱坞制片商的抢手货,有超过七十部电影和电视节目取材自他的作品。1979年,他32岁时成为全世界作家中首屈一指的亿万富翁。斯蒂芬·金还是第一位在互联网上发表作品并提供收费下载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