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阳花读书《一起来读书》

读《君不见》:“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2023-08-26  本文已影响0人  z小秘秘

文/z小秘秘

在看过《长安三万里》之后再看这本《君不见》,在此基础上,这本书带给我的新鲜感反增无减。不论他是否完全符合历史,在我看来,《君不见》所展示出来的某些细节都是我不曾了解甚至是忽略的。对于李白的印象更多是作为诗仙、才高八斗时的潇洒、狂放,继而忽视了他同样也有作为普通人的不得意和寂寥。

这本书首先带给我震惊之感的开篇引子,和与之相呼应的尾声,不得不说,我着实被作者这般巧妙地引入和书信诗歌往来的写作方式戏弄了一番,读来竟让我对这十二封信信以为真。同样,也有纠正我曾经误解的《蜀道难》的背景,从课本中学来的理解都公式化地一致要求解读为对仕途艰险的感慨,但通读全书,难的何止仅仅是仕途。

01 归家路难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表面上看,是描写川蜀地区的道路的艰险,后结合李白实际上的屡次进仕途的艰难,大多被解读为李白写下这篇《蜀道难》是为了抒发内心的郁闷。在本书中,道明了《蜀道难》其实是在李白离家时写下的。李家为躲避仇家,不得不一路退至路途险峻的川蜀地区,加上有光耀李家的愿景,可以说,李白是被赶出了家门。中途有一次悄悄的归家,换来的也只是父亲无情的驱赶和永远不要回来的重申。在有家不能再归和对世事毫无把握的情况下,李白写下了那句难于上青天。

在他日后的遭遇里,即便是被誉为“谪仙人”的他,也可以说在人间拥有了许多的羁绊,妻友、子女,甚至是还有许多不明不白、不清不楚、无法定义的情谊,比如玉真公主、凤姐和吴家小妹,但无论是身处哪一处,李白也总好像被某种力量驱使着一样,主动或被动地抽身离去。

看似情谊满天下,天下皆可为家,实际上哪一处都不能为家。

“如果有妈妈,我就要去找妈妈。如果有老婆,我就要去找老婆。如果有兄弟,我就要去找兄弟。如果有子女,我就要去找子女……我都有啊!”

时局动荡不安,四处为散,死的死,伤的伤,隐没的隐没。李白可以说是自青年起就满朋天下,四处为家,可最终哪里又可以是家呢?一生都在流浪,一生也似在被流放:被家流放,被朝廷流放,更被天下流放。

02 仕途路难

李白的仕途坎坷是人尽皆知。他才华横溢,作诗可谓信手拈来,同时也自恃甚高,他不屑于参加迂腐死板的科举考试,寄希望于走干谒进仕的道路。十二封信中几乎篇篇都提到干谒的事迹,可以说这几乎贯穿了李白的一生。他满怀希望,权贵们必有慧眼识才。不知是世道无常,还是权朝昏庸,他的才气竟最先只在民间汹涌。

为事权贵,低眉折腰,写下如《与韩荆州书》等阿谀奉承之作,却仍不见奏效,最后还得靠女人的斡旋才得以进入朝廷。可是他的才华并没有得到赏识,也并没得到重用,只被当作娱乐记事一般,记录唐玄宗和杨贵妃的韵事;为宴席作诗赋兴等。

他闹情绪般地向唐玄宗请求归家,希望得到重视,却不料真被皇上赐金返还,再也没进入过朝廷。年近花甲,好不容易得永王欣赏,请求出师助平反。李白本以为这是生命的一次大翻身,不料却惹祸上身。

请求出师的作用也大同小异,与李白本身所希望的上阵杀敌毫无关系,也只是被当作记事和助威之用。出师短短一个月,最后竟落得叛军和被流放之罪名。

03  人生路难

李白这一路的艰辛和郁闷是何其多,空有一身才华却毫无报国之用。他的人生“蜀道”,同样如他的《蜀道难》中描写的真实蜀道那样险峻,稍有差错便是粉身碎骨。他的酒,他的道,他的梦,既是真实又是虚幻,他与虚幻真实间写下的诗,确是以诗当剑,是虚幻中的剑,亦是他现实中渴望拿起的剑。

他把他的一生化作诗,流传百世,得以让后人了解到那段唐代故事,也以他自己的方式勉励自己、勉励友人,后人读来,也不乏鼓舞。

才华出众如李白,生不逢时,也不得不慨叹于命运。生命在强大的既定命运下是如此地不堪一击,但在此过程中,生命所绽放出的绚烂微光是何等地耀眼和动人。

“君不见其实际意义是‘我们一定要看见’,如果我们以前没有看见,那现在也一定要看见,要看清我们作为变化的主体,无论进与退、荣与枯,都可以掌握自己的命运。”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