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快与慢》读后感
作者简介:
丹尼尔·卡尼曼,1934年出生在以色列。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教授,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科学院和美国人文与科学院院士、国际数量经济学会会员、实验心理学家学会会员。1954年在以色列的希伯来大学获得心理学与数学学士学位,1961年获得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心理学博士学位。随后,先后在以色列希伯来大学、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和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任教。自1993年起,卡尼曼担任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心理学和公共事务教授。卡尼曼对于人类思考和选择的理解所作出的贡献,无人能出其右。作为历史上最重要的一位心理学家,卡尼曼重塑了认知心理学、理性和因果关系分析,重新诠释了风险,重新阐释了幸福和财富的关系,写就了《思考,快与慢》这部杰作。
阅读本书的缘起:
曾经在樊登读书会听过这本书,知道是一本大部头的书,正好潘昱教练组织为期21天的读书活动,押金210元,哪天没打,押金全部吃没。这是我参加的最有挑战的读书活动,就当是逼自己一把,所以这次读书我是特别“认真”的,平均每天要花1小时在阅读上,相信本月我的阅读时间累计又可以创新高,感恩有57位伙伴一起参与,感恩潘昱教练的带领,这本难啃的理论性强并且是烧脑的书终于读完了,真的是有一群人,可以读得更远!
《思考,快与慢》读后感
阅读本书的过程就是不断唤醒系统2的过程,我有以下几点收益:
1、系统1比较懒惰,有很强的思维惯性,比如光环效应、启动效应。
光环效应,看到某人一个方面的光环,会类推到他身上的其他品质,比如打电话听到声音好听的人,我们倾向认为他人也会长得比较帅,人会比较聪明,但其实这些是没有因果关系的。第一印象也属于光环效应,在某个聚会上,如果是初次见面,需要主动打招呼,我会听从自己内心的感觉:这个人看上去比较舒服我就会主动搭讪,如果没感觉最多点头微笑。可是坏人脸上没写字,仅凭第一印象是不可靠的,人与人交往中也要多些理性,接触一些特别的人,多给自己“观众生”的机会。
启动效应,比如我考普通话等级证书的时候,只要看到汉字,不论是电视里还是路牌广告,第一反应这个字的标准读音是什么?又比如带了192班,对192这个数字会比别的数字更容易关注到。这些行为和情感都是不知不觉间被他物启动的,甚至是你完全没有意识到的时候,就被什么毫不起眼的东西启动了。
《思考,快与慢》读后感2、思维定式只在快速反应中有用,在系统2能够有充分时间参与的环境下,没有任何必要和优势。
很多快速成交的培训就是刻意营造氛围促进当场做决策成交,在环境的影响下人会丧失判断能力,如果给足够的思考时间,很大部分现场培训课程都不会成交。如何应对?我们需要多问问自己:这是我目前最需要的吗?我有精力和财力参加这样的培训吗?或者就在心里设一个锚定——不在现场报课。
3、直觉不是简单思维,而是复杂思维简单化的提炼,直觉准不准,看的是在某方面的积累范围有多广,积累时长有多长。
把复杂的思考过程训练到自动化,就产生了直觉,也许意识层面还没传递到,潜意识层面已经开始发挥作用,在某方面的训练越多,在这方面的直觉也会越准。这种训练也可称之为刻意练习。像练武术练到“高手”境界时,可以无招胜有招,这里更多的也是一种直觉。直觉可靠不可靠,关键还是看你练习到什么地步。
直觉的有效性,取决于专业人员是否有机会培养其直觉性专业技能,而直觉性专业技能主要取决于事件反馈的质量和速度。比如医生的治疗方法就没有机会得到病人长期的治疗效果,所以凭医生的直觉选用治疗方法是不可信的,他无法从反馈的信息里提取有效信息;医学专用师就可以,因为反馈是及时充分的,而且常常是紧急状态,所以,医学专用师的判断常常引起医生护士的高度重视,并常常是正确的,需要及时处理。而放射科医生就没法得到他们诊断结果的反馈信息,所以不能相信其单一的直觉判断。即是在其本身有规律可循的环境,还得有选择的相信直觉判断。即面对的情况复杂紧急,可采用专家的直觉判断。
4、内部意见会受到很多潜在利益或情感的影响,而外部意见则会相对准确得多。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外来的和尚好念经,因为没有利益纠葛,判断事情就会更客观,站在局外看总会比身处局中的更全面、更清晰。所以一些大的决策需要我们跳出来,用旁观者的身份做分析和观察,还有多征求他人的意见,查找一些同类资料,综合衡量考校。这样,我们作出的决定会更理性,事后后悔的可能性会更少。但我们知道未来是不可预测的,所以我们能做的是尽力做到当下最好,未来叫交给时间。
5、相比于得到,人们更讨厌失去,哪怕两边的价值完全对等。
厌恶损失这一点我是深有体会的,安于现状,不愿改变,我曾经也是这样一个保守的人。自从接触了时间管理,学习叶老师的课程,学习幸福家的课程,我觉得自己的思维不再囿于本职工作,开始去尝试自己喜欢做的事,去改变,我发现并没有失去,反而有了更多的拥有。所以有些风险,可能是我们臆想的有点大,有点多;有些风险,我们如果换个角度看,可能也是一种机遇。所以看到风险,别忙着躲开,运用系统2综合考量一下,确定风险系数到底有多高,再作出行动。
6、放不下沉没成本,往往还会造成额外的损失。
放不下沉没成本,在原来不值得的事情上会投入更多,妄想扭转结果,付出越多越舍不得,如不醒悟,则会把自己拖垮。这个道理一看就懂,可是真的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时候很难理智地止损。这样的事情我还没有碰到过,没有实践就没有发言权。
《思考,快与慢》读后感7、人们的思维常常不是自主的,而是会随着给定的框架左右摇摆。
能自如地控制自己的思想是一件需要长期训练才能出现的结果,人是很容易被周围所影响的。一样的意思,不同的表达,听的人会作出不同的选择。善用框架效应,让生活更美好。
这一点特别有意思。
8、所有表现都会回归平均值。
这个观点我印象很深刻。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经常会碰到这样一种现状:某个学生在一次测验或作业中表现突出,老师表扬了他,如果下一次他成绩下滑,老师马上会说这孩子经不起表扬,一表扬就翘尾巴。同样,在孩子的教育上也会有这样的情形。我们的做法就是以后少表扬,多批评。这样一来中国的孩子往往都是缺少肯定,缺少自信,渴望得到他人的肯定和赞扬。如果在现实世界找不到,她们就有可能在网络世界去找,因为那里有太多的肯定和鼓励!非常感恩能够知道这样一条不亚于万有引力定律发现的规律。我想在今后的教学生涯中要多肯定和鼓励,好学生和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
小结:
当遇到事情时,大家不妨停下来想一想,我一定要按照系统1工作吗?我可不可以慢下来,采取不同的方式,做出其他的选择?这本书给我们的一个提醒是:人生的修炼和修为,就是在别人都在反射的时候,你有没有一些反应的行为。多一份觉察,多一点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