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决策最难的地方竟然是。。。

2022-11-21  本文已影响0人  随缘学习小天地

做决策很容易,但是要做出有效的决策很难,这应该是很多人认同的一个观点。

有效的决策为什么很难呢?

德鲁克先生在书中说过这样一段话:

他们(指管理者)知道在整个决策过程中,最费时的不是决策本身,而是决策的推行。一项决策如果不能付诸行动,就称不上真正的决策,最多只是一种良好的意愿。

雪瓶老师的解读是:做有效的决策,难的并不是决策本身,而是决策后的行动。

为什么决策后的行动会很难呢?

雪瓶老师用每天进行的早课给大家做了拆解分析。

首先,它需要每天做,重复做。

其次,在日复一日重复的过程中,就可能会感觉无聊、感觉不到做的意义,甚至很多其他感觉,然后就在各种感觉中放弃自己的行动。

所以,最重要的不是做决策,而是做决策后哭着喊着也要走下去的决心。

那么我们如何才能更好地从说到到做到呢?

给大家分享一下雪瓶老师的决策模型,分成三步:

1.最坏的结果能承受吗?

雪瓶老师做决策,首先考虑的是事情最坏的结果,如果最坏的结果都能接受,还有什么不能接受的呢?

2.评估自己是否能做到,能做到再答应,做不到就不答应。

雪瓶老师不会轻易就答应任何事情,而是有自己的判断,能做到的才答应,做不到的不会答应。

3.如果因为嘴瓢说出来了,就想办法做到。

偶尔碰到因为嘴巴说快了而答应别人的事情,雪瓶老师就会想办法让这件事情达成,做一个言出必行的人。

我认为,要能够做到像雪瓶老师这样言出必行、说到做到:

首先,自己要有一个言出必行的决心,且决心为100%。

如果我们自己都觉得做出的承诺无所谓,又怎么会言出必行呢?

而且这个决心如果不够坚定,也会出现反复的情况,会出现说到做不到的情况。

因为,一旦有一次“例外”出现,之后就会有无数次例外出现。这些例外,就是在不断打破我们的行为边界,最终让我们放弃行动。

其次,就是不要轻易许诺。

这一点,其实从古至今就有不少人说过。

比如,老子在《道德经》里面说过:“轻诺必寡信”,墨子在《墨子·公孟》中说过“若不轻许,许则为之”,宋人余靖之还用“诺不轻许,则人不负我,诺不轻言,则我不负人”在当时复杂的宋辽夏关系中,维护了宋朝的利益。

这其实也是我们每个人能够相对比较容易做到的事情。

第三,对于临时因特殊情况做不到的事情,一定要及时道歉,同时想办法下次做到。

比如,答应周末陪孩子去公园里玩,结果周末突然接到电话,有特别重要的工作要做,这个时候一定要及时对孩子道歉,给孩子解释清楚原因,并想办法下次带孩子去玩,补偿孩子。

这种行为叫做——承诺可以迟到,但不可以缺席。

承诺一旦缺席一次,就会一再缺席。这一点我在今年的践行中真的深有体会。

我践行“23点之前睡觉”有两个月了,之前有一段时间还能做到,在一次因为意外状况没能做到及时睡觉之后,就越来越难做到了。

在这个过程中,不能按计划完成事情,有别人的原因,但更多时候是自己的原因。

更多还是因为自己太贪心了,给自己安排了太多的学习,加上偶尔出现的突发情况,导致事情没办法在计划内完成,总是超过23点甚至0点才能完成。

我分享自己的事情,想说明的是:有了一个“只此一次”,就会出现更多个“只此一次”。

这也更让我坚信:100%的坚持比98%的坚持更容易实现。

在无数次“只此一次”的例外中,我们很难达到98%,而100%只有一个目标,每次都做到,相对更容易。

我分享了两个决策模型,不是绝对正确。但希望能为不知如何做决策的你提供一点参考和帮助❣️

以上内容来自《卓有成就的管理者》、雪瓶老师的分享以及个人的学习整理和学习感受,仅表达个人观点(๑ت๑)

我是随缘,我相信:坚持做难而正确的事情,100%的坚持比98%的坚持更容易实现!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