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宁汉合流

2019-01-23  本文已影响0人  雷同学的历

一、基本信息

名称:宁汉合流

等级:★★☆☆☆(04华东师范大学;18吉林大学)

定位:南京十年(1927-1937);南京国民政府建立与苏维埃革命;南京政府;政治

二、参考答案

民国政治事件。1927年“七一五”分共后不久,汉方遭遇南昌起义,宁方面临直鲁联军的威胁,双方感到互相妥协、合力北伐的必要性。8月中旬蒋介石下野[1],汉方决定迁往南京,双方达成初步谅解。龙潭大捷后,宁汉及西山会议派又争正统,最终于三方谈话会上由孙科提议,决定由三方共同组织国民党中央特别委员会,以统一党务及决定宁汉政府合并事宜。9月中旬,特别委员会正式开会并改组国民政府,三个国民党中央在形式上合流。

注释:
[1] 8月初,蒋介石指挥北伐军对直鲁联军作战失利,宁方面临孙传芳渡江的危险。在此状况下,汉方趁机倒蒋,宁方内部的桂系等也主张舍蒋求统,因此有下野之事。蒋下野后,胡汉民等人与蒋同进退,使南京政府陷于半瘫痪状态。于是李宗仁请汪精卫等人到南京“柄政”,这使得宁汉妥协出现了进一步机会。

三、解析

提及宁汉合流,一般都会想到分共、汉方政府迁往南京等基本史实,此外可注意:

  1. 一般的叙述从共的视角出发,会简单从是否反共来看双方的合流(因此几乎都会提及马日事变和七一五事变),这样容易忽视直鲁联军威胁北伐的这一背景。这点可以注意一下。

  2. 宁汉合流一般情况下讲的是双方的政府层面,不过更进一步地说,其实是几个国民党中央互相冲突或妥协的事情,因此此处采取的是后一种描述。

  3. 孙科在宁汉沪三方谈话会上的提议,实际上取消了汉方的正统地位,汪精卫的合法领袖地位自然也被一并取消,因此招致汪等人的强烈不满。这应是南京十年初期国民党内斗争的一个线索,对理解国民党二届四中全会及其后出现的“改组派”有一些帮助,可以注意一下。

四、参考资料

[1] 张海鹏主编,杨奎松著:《中国近代通史》第8卷,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4-8页。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