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心成长励志散文

哪有那么多狗十三剧情,多的只是有些话太像了

2019-01-11  本文已影响4人  夏诺呀
哪有那么多狗十三剧情,多的只是有些话太像了

和大多数人一样,我的青春没有那些电影里面的堕胎、翻墙、打架斗殴、去夜店场景。

我的青春很平淡,感觉可以和白开水相提并论,但却是这样的青春,让我更加难忘。

前阵子《狗十三》这部电影引起了许多人的共鸣。

当我含着泪看完了这部电影时,我才知道,原来青春里的我们都差不多一样。

哪有那么多狗十三剧情,多的只是有些话太像了

《狗十三》电影故事的主角是李玩。

13岁少女李玩,由于父母离异与爷爷奶奶一起生活。

正处于青春期的她渴望理解,渴望陪伴也渴望得到爱。

但最后她得到的结果往往是不尽人意。

当我看到李玩因为喜欢而选择物理小组而被爸爸无情改成了英语小组时,我很心疼李玩,但我并不责怪李玩的爸爸。

因为,我觉得李玩确实需要提高英语成绩,而我们也都知道中国家长都很在乎自己的孩子成绩,所以不会责怪李玩的爸爸。

但是,我并不理解李玩爸爸能这么无情推开李玩,直接改了小组。

我真的很不理解,我觉得李玩的爸爸推开李玩的那一霎那,十三岁的李玩内心承受到的不仅仅是不被理解还有心灵上的挫伤。

在“要听话”的中国式教育里,我觉得李玩承受的确实不仅仅是不被理解。

我很心疼李玩在接受所有一切变乖的那个李玩。

有句话这么说:“听话懂事的孩子看着都很让人疼。”

因为在听话的背后,他们肯定是承受了很多的痛苦和打击,才会变成如今这般的自己。

哪有那么多狗十三剧情,多的只是有些话太像了

《狗十三》里面,我印象很深很深是李玩爸爸对李玩说的话:“你摔门给谁看?你哭!全家就你最委屈!”

这个场景突然就闪现在我的脑海里,我不知道怎么“回味”,宛如一根针似的。

因为这样的场景真的太相似了,我也相信同为同龄人的你们也有过这样的经历。

还有,“长这么大了,一点儿都不懂事!白养你这么多年!”

真的太像太像了。

一直以来,我都是一个听话的孩子。因为觉得我必须要听话、要乖,爸爸妈妈才不用担心自己。

只是上了高中以后的自己就开始变了,变得无情且冷漠。

你们还记得你们第一次喝酒是什么时候吗?

是分手?是叛逆?是新鲜?

我第一次喝酒是在十五岁的时候。

我忘了自己是因为什么事情而冲动地喝下了一罐啤酒。

我只记得当时的自己格外的不被人理解,心里特别委屈,然后戒酒消愁愁更愁。

后来,十六岁那年,我高二。

很叛逆,回家不愿意和爸爸妈妈多说一句话,但在学校就活蹦乱跳。

当然自己也因为那样,被爸爸说了很多次,但我始终我行我素。

其实更多原因在于那时候的自己讨厌唠叨,讨厌他们一味地给我灌输这个或者那个思想。

后来,有一天周日的午饭,菜是我炒的,好像是盐放的有点少。

爸爸就说:“这个菜怎么那么淡,是不是没有放盐。”

我心想:“我炒菜能不放盐吗?谁炒菜不放盐?”

当然,我没有说话。

爸爸再问我一次:“菜,是不是忘记放盐了?”

我:“我怎么可能没有放盐。”我的语气有点不耐烦。

爸爸:“摔了碗,然后说你说你现在怎么说话就一直这样了?你到底怎么了?是我得罪你了吗?就问问你菜又没有放盐?弄得全世界都欠你的一样!

我没有说话,起身拿着手里的碗回厨房,其实是想掩盖住自己的眼泪。

哪有那么多狗十三剧情,多的只是有些话太像了

最终。

爸爸:“说一点就生气,说一点就哭,委屈你了是吧!!!全家就你最委屈!!!我和你妈每天干活那么累也都不懂得体谅,我现在说你是为了你好!你一直这样子,在外面谁受得了你!!

最后,那天我没有再和爸爸说过话,冲动的我在姨妈天里洗着冷水澡,我一边洗一边哭,其实在没洗澡之前我就已经哭了很久很久。

洗完便马上收拾东西,顺道把自己手机里的QQ卸载了,就直接去了学校。

我不知道为什么,那天眼泪就一直流,去到学校也是,晚上睡觉的时候也是。

其实,那天爸爸给我写了一封信给我让姐姐拿来学校给我。

但我已经忘了具体内容。

只知道我看了之后,眼泪更加不能控制。

其实自己的这段经历和《狗十三》的剧情并不符合,但我还是想写出来。

这段经历对我来说真的刻骨铭心,因为我也有错,一开始也是我错了,如果我说话不那么不耐烦,或许就不会这样子。

我自己深知我的爸爸一直都很爱我,还有我的妈妈,当然我也很爱他们。

哪有那么多狗十三剧情,多的只是有些话太像了

昨天午饭,爸爸煮了火锅,只放了从冰箱拿出来的俩根菜就出去了。

大概过了五六分钟我看看爸爸没回来,就拿着菜和肉都放进火锅里面,还有俩根小热狗,那些菜份量也刚好够爸爸吃。

不久爸爸就回来了,吃完饭又出去了。

出去不久之后,我看到锅里留下了我最爱的小热狗,其实爸爸吃饭的时候我就说了,我不饿,菜都是给他煮的。

看到所有菜都吃完了,留了我做爱的热狗时,我真的很感动也很暖。

看完了《狗十三》有太多的感触,成长里面也太多相似的点。

但是印象里“轰轰烈烈”争吵早已被我抛之在脑后,我回忆不起来。

只是高二那年的那天,因为自己也有错,所以才会刻苦铭吧。

我相信青春路上的我们都太多不愿意接受但却要硬着头皮接受那句“为你好”。

不管曾经被忽视也好,不被理解也好,那都过去了。

毕竟,父母不可能周全照顾到我们自己,就好像我们有时候也不可能考虑到我们父母对我们的担心。

而且,他们一直都是爱我们的,只是有时候方式不对,需要我们理解。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