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热血 不青春 》——五四青年节特刊
“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
——鲁迅
19世纪初,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加深。学习西方的经济、政治制度已从书本和口头上变为资产阶级的革命的行动。清政府安排中国学生远赴重洋,去学习西方的语言文化、科学技术。
而这一去,短则数年,长则背井离乡十年,其间所受冷眼可想而知。
十年之前童稚懵懂,十年之后学有所成。
他们是中国铁路事业“奠基人”詹天佑、是北洋大学校长蔡绍基、是外交官欧阳赓、钱文魁。历经异国风雨,这批留美生归国后分别从事于工矿铁路、教育文学、外交行政等多项领域,大都在其岗位上为中国的现代化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此后,国内对外交流的大门缓缓开启,中国真正开始睁眼看世界。
20世纪初,青年学生中出现了赴日留学高潮。
到1906年,日本中国留学生人数达到8000余人,其中不少人后来成为革命骨干。他们是著名女革命家秋瑾,是云南护国运动领导人蔡锷,是广州黄花岗起义列士喻培民、是林觉民……
北京时间2016年8月21日9点15分,中国女排夺得里约奥运会冠军。时隔12,女排再次站上奥运最高领奖台。
姑娘们兴奋地抖着腿,手拉手站上领奖台,激动、欣喜、辛酸,付出的辛苦终于有了回报。她们是朱婷、是朱婷、张常宁、惠若琪,是龚翔宇、刘晓彤、杨方旭,她们是“中国女孩”。
CCTV《朗读者》第三期,一帮青年人站上了舞台,他们自信,谈笑从容;他们又腼腆,被表扬后会互相看眼对方,青涩地笑一笑。
他们来自各大名校,拥有足够的实力和资源停留在灯火璀璨处策马扬鞭,快意人生,却都在人生最美的年纪做出了同一个选择——踏上泥泞,扎根农村。
他们是“耶鲁哥”秦玥飞、是谭腾蛟、是陈昱璇、是杨琪、是陈旖雪、是周璇……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中国青年”。
对此,有网友说:其实他(秦玥飞)不是一个人,而是代表了一群这样的青年:有责任、有担当、有理想、脚踏实地、甘于奉献。他们只是在不同的时代用不同的方式向历史诉说着自己对于社会的主动担当。
正是这样,正是因为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时代,都有这样的年轻人存在,他们高尚的理想情怀为指引,迈着踏实的脚步一路走来,与时代的发展交相辉映。他们自信却又含蓄、踏实地在大地间生长,他们用灿烂的笑容和坚毅的品质去完成自己的人生使命,同时也为更多人带去生活的希望与信心。
作家木心曾说:“少年爱绮丽,就看他和她爱的是哪一种。”少年是国之希望,青年则是国之栋梁;少年是欲开又未开的,青年则是盛放的、浓烈的。任何时代都会有这样一群高尚的、纯粹的、有道德的、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他们能够诚恳地面的自己的心,肯吃苦、愿意付出,心有追求,不随波逐流。
在这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生活着无数年轻人,咬牙坚持的毅力和不可多得的机遇使他们当中的一部分能够站在聚光灯下,获得肯定,进一步将自身的能力、影响扩大,从而实现“兼济天下”的宏大理想。
然而,身边的年轻人大多都是平凡而默默无闻的,他们过着朝九晚五的生活,为明天的午餐而奔波,时不时要用猛灌自己一大碗心灵鸡汤聊作安慰,在坚持和放弃的暗河中游走挣扎。
《边城》中老船夫对翠翠讲:“怕什么,一切要来的都会来,不必怕”!岁岁朝朝,青春稍纵即逝,华灯初上的街景总是诱人。在人山人海中沉浮,唯有牢记:"年轻时能耐得住寂寞,是过人之处”。做个正直、善良的年轻人,不畏平凡,便自有风采、自是可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