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城梁田与他的Kabbalah

关于湘大本土化社交的一些思考

2015-10-05  本文已影响0人  宫城梁田

差不多去年这个时候,我和三翼的朋友们讨论决定,将七点社区朝着内部的方向运营,同时,林神的画眉小站也没有继续维持刚上线时候的火爆,影响力日渐式微。一个论坛、一个短社交平台,这两个湘大学生团队做的社交产品可以说被宣告了死刑,湘大的市面上也就见不到了学生团队做的社交产品(这里我忽略了脚丫,原因后面提及)。从那时候开始,我就一直在思考在湘大要如何做社交类的产品,而至于为什么我执着着社交产品,原因可以分三个层次来说。

根本上,互联网的本质连接,而连接的核心是连接人与人。互联网的未来是会连接一切的,连接人与人、商品、信息、服务,乃至你能想到的一切,而这连接的基本出发点是“人”,举例来说,我们在针对自己的需求做任何选择的时候都是会受到其他人的影响的,哪怕买件衣服、选择家饭店。或者换个角度来讲,从马斯洛的需求理论出发,高校的这个市场内,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是稳定满足的,社交需求被凸显。

功能上,社交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流量,意味着入口。社交产品在流量上有其他类型的产品无可比拟的优势,陌陌从上线到用户过千万只用了一年的时间,而微信则是在一年的时间里将用户做到了5000万,而其他类型的产品是很难在短时间做到这一点的。

个人原因的话,因为我是三翼的人,我想帮助三翼找到一个足够强势的切入点。湘大本土化的社交市场是空白的,同时三翼现有的产品都缺少一个强势的流量入口,占领这块阵地,可以完善三翼的产品布局,进而优化整个产品线。

可是思考的越多就越发现做湘大本土的社交,如果抛去运气的成分,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年初,各类针对高校大学生的社交产品开始发力,比如黑白校园、tataUFO、11点11分,甚至霸道总裁的超级课程表也开设“下课聊”的功能开始由工具性APP向社交转型。那个时候我觉得湘大社交市场会被这些产品所分割,还一度的看好超级课程表,但是不久后我就发现与其他高校不同,湘大的社交市场并没有发生较大的改变:陌生人社交靠微信和陌陌,匿名社交靠QQ,经验交流靠贴吧,社团管理靠飞信,同城活动靠旅行社。

那时候我就很疑惑,为何针对高校学生的社交产品会在湘大收到如此这般的冷落,即使是人人这种老牌产品,所以我就去和其他高校的朋友去讨论和请教,毕竟不弄清楚这个问题,想在湘大做社交类的产品是相当困难的。最后再扣除“湘潭这所三线城市本身互联网发展就相对滞后”的因素外,我只能肤浅的总结出三点:

其一,从学校的角度来说,湘大对于互联网的态度相对保守。湘大对于互联网的态度一直是保守的,并不像宣传的那样开放。中大在线的李主任来湘大开会时表示过,与其他重点高校相比,湘大在互联网的创新、人才培养以及相关制度建设上的投入上十分欠缺,并表示希望湘大进一步加强。同理,我觉得从很多细节都体现出了对互联网的保守态度,比如,湘大是极少数还存在大一新生禁止携带电脑情况的重点高校;湘大是极少数断网不分节假期的高校;湘大的学生互联网组织的指导团队中均为各科室领导,而没有科班出身的指导教师。这充分反映了湘大在对于如何引导学生合理利用互联网方面的缺失,所以只能采取这种一棒子打死的做法,来减少学校管理和教学上所面临的压力。

可以说,学校对待互联网的状态是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我还记得我询问过整个第十届三翼团队中有几个人会用慕课类网站来学习,近三百人的团队只有几个人举手,而同时哈工业和太原理工则在发力普及校内的在线教育,实现课程的在线化。互联网精神其一就是开放,而湘大确以一个相当保守的姿态去面对,这样的一个环境下,任何本土的社交产品都很难生长起来。

其二,从学生的学生角度来说,湘大学生自身对于新兴互联网产品的接受能力较低,对社交的态度十分保守。受到一些政策因素的限制,湘大来自互联网较为发达的一二线城市的学生比例很低,而三四线城市的学生群体对于新兴的互联网产品的接受能力是令人堪忧的,尤其是社交产品,举例来说,湘大校园卡刚刚升级的时候,学校花费了很大功夫去宣传如何使用支付宝充值,甚至做了路演,但是我仍然需要花费进一个小时的时间去说服我室友用支付宝来支付,即使他支付宝里有钱。

为了进一步验证这点我曾做过一次简单的测试:我注册了一个新的陌陌账号,换了一个帅哥头像,然后选择了三所级别类似的大学(分别位于湘潭、长沙、北京)分别定位,记录下一周内能够多少人主动搭讪。最后的结果是:1,7,15,数字上的巨大差异可以归纳为两点:用户数量上的差异;用户主动沟通的欲望上的差异。当然这个测试是不严谨的,没有进一步的去检验两个总结点之间的关系,但是对于证明之前的设想已经足够了。

其三,从社团组织角度来说,湘大的学生社团组织并没有很好的起到一个示范/拉动作用。互联网产品的发展是由点及面的,针对高校的社交产品如果想渗透进高校之中需要一个很好的切入点,而高校的社团组织就是很好的一个切入点。社团管理以及社团活动是高校学生生活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而且从事学生工作的学生,理论上应有着对效率和新事物应该有着更高的追求,所以类似钉钉、人人社团这类产品是有着很好的切入口的。但是在湘大依旧是没能发展起来,而这里面很重要的原因在于湘大的社团组织并没有很好的去挖掘提高自己运行能力的产品。

比如说,2月份钉钉2.0正式上线后,我就在三翼内部大力推广钉钉,建议用钉钉代替落后额易信和飞信,以提高团队的内部沟通能力,4月份,我开始向其他兄弟组织安利钉钉,然并卵,并没有几个组织愿意去研究和使用,包括三翼。

学生社团组织和学生工作应该是一个有着很强示范作用的主动探索的群体,在很多高校确实有在这方面表现很优秀的团队,比如清泽心雨团队、冰岩作坊、翔团队等等,但是湘大的学生社团组织在这方面有着很大的欠缺。

可以说,现阶段在湘大做社交类的产品是很难的,因为很多因素是需要在学校的政策层面去解决才行,但是也并不是说完全没有切入的机会,根据湘大目前的一个情况我设想过几种可以较好的利用三翼自身优势的类型:

1.基于社团/组织管理的社交应用;

2.基于游戏的校内交友应用;

3.基于微信的校内熟人/陌生人社交应用;

4.便捷发起/参与社团活动的社交应用;

但是,每种方案都受到了上面提到的一些因素的影响,所以在使用场景、运营推广模式上会受到较大的限制,如何最大限度的突破限制,扩宽用户的使用场景,可能就是我接下来需要思考的一个问题。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