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称不敢病、不敢死的中年人,到底该不该把性命垂危的父母送进重症监
这是一个沉重的话题。
号称上有老、下有小,领导骂不敢还口,老师批评要笑脸相迎,压力山大,不敢生病,不敢死的中年人,到底该不该把年迈、生命垂危的父母,送进花钱如流水的重症监护病房?
一位老年男性,基础疾病很多,治疗上有矛盾的地方,病情本身就不容乐观,住院期间就是满头白发的老伴颤颤巍巍地照顾病人本人,建议子女陪护或者请护工均无果,不了了之。入院后突发肺部急症,多科室会诊后建议转入重症监护病房治疗,儿子女儿来之后,找了医院里各种各样的关系,要求冠冕堂皇地留在普通病房,后来某位领导施压,继续留在普通病房治疗。
一位老年女性,长期卧床。刚住院治疗的时候女儿相当的泼辣,各种理由和医护人员吵架,病情平稳后出院,再次入急诊,病情危重进入重症监护病房,稳定后再次转入普通病房,女儿还是那个女儿,却收敛多了,有什么要求都能好好商量了。两个女儿轮流照顾,病人本人的身体状况不容乐观,发生各种并发症,告知病情危重,需要更积极的处理,最好去重症监护病房,在普通病房可能突发急症的时候没有抢救的机会。女儿说人不行就不行了,我们再也不要去重症监护病房了。
重症监护病房不是个花钱如流水的地方,而是个碎钞机,只要进去,一天动辄上万,进去了是保命的,命能不能保得住还不知道,很可能到最后人财两空。也是个冷冰冰的地方,每天只有半个小时左右的家属探视时间。亲人在里面,家属在外面望眼欲穿,生怕接到电话告诉亲人不行了,再见已天人永隔。亲人在里面醒来,看到身上各种插管,满眼白大衣,冷冰冰的墙壁、冷冰冰的仪器,滴滴滴冷冰冰的各种机器的声音,动辄还能看到相邻的床位或者对面的病患上演的生死一线,却唯独看不到家属的脸,听不到来自家庭的关怀的声音,感受不到来自家庭的温暖和慰藉。但是,就是这个冷冰冰的碎钞机,是最后拼搏、最后去冲刺,最后能给人生的希望的地方,是最后和死神战斗的地方,是最能挽救无数个生命、保全无数个家庭完整的地方。
收益越大,风险越大,这是定律,永远没有侥幸的事情。姑息甚至放弃的子女,是心疼钱,还是对医疗技术的不信任,还是把父母送进那冷冰冰的地方出自内心的不忍,还是因为过去的不能调和的矛盾;不愿放弃的中年人,还是要父母拼一拼闯一闯,能在这世上以父母和子女的缘分共渡更长的时间。不敢病不敢死的中年人,有着近似于决定至亲生死的机会,这是个无比沉重的选择题。
不管怎样,抛弃前嫌和成见,让年迈的父母受到应有的关爱和照顾,不要让老人在冷冰冰的医院里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死后尽人事,也不必大操大办,以扰临的方式显示出这家子的重视和所谓的“孝顺”。
以此作为007新年交稿的第一篇,截至提交之时,现在是大年三十下午16点36分,阖家团圆,高高兴兴的准备年夜饭的时候。第一位老年男性的子女仍然不在身边,老人在病床上依旧气喘,颤颤巍巍满头白发的老伴,面无表情地坐在一旁。第二位老年女性的泼辣女儿依旧陪在身边,不分昼夜,喂饭、翻身、拍背,时时注意生命监测仪器上显示的母亲的心跳、呼吸、血压各种情况,老人依旧双目紧闭,一动不动,不知道还能不能认识为了照顾自己已经憔悴不堪的“小棉袄”。
最后,愿老人在离开人间的时候,心愿已了,安详入睡,没有痛苦,没有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