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写是为了更好地思考
我很喜欢刘未鹏写的《暗时间》,这本书给我的帮助很多,让我慢慢的改掉了很多坏习惯,同时也养成了很多好习惯。其中书写这个习惯,就是因为他,我才慢慢养成的。
在《暗时间》这本书里,刘未鹏主要提了5点关于书写的好处,讲得十分细致。第一,书写是思维的备忘。 在书中,他是这样表达的,“我们走了几步发现后面又黑了,想到后面就忘了前面的,想到某个分支上去就忘了另一个分支,我们常常想着想着就想岔了,想岔了就罢工了,问题是一旦想岔了太远,就很难回到当初岔开的地方了。”我特别赞同他的叙述,因为在生活中,我常常就是这样生活着的。举个例子,我毕业前写论文的时候,脑子里有很多想法,但是我没有及时的记录下来,反而在脑子里不停地思考这个内容应该如何进行下去,等我回过头来思考,想记录的时候,我却发现自己已然忘了刚刚是根据哪个论点思考问题的,更甚者我会把一些重要论点遗漏了。所以为了让自己早日把论文的思绪理清楚,我就一点一点的把自己想到的所有论点都记录下来,然后再开始筛选。而且我很快地论证了作者的另一个观点——思考任何一个分支的过程中有新的发现,正是因为这样,我的毕业论文顺利的完成。
第二,书写是对思维的缓存。继续拿我写毕业论文这事来说吧,刚开始只是在脑子里思考几个相关联的论点时,我想来想去都在一个有限的思维里打转,常常发现这个论点和之前的论点重复的情况,思维总是走不太远。到后来耐下心记录的时候,写着写着,新的论点就冒出来了,很快就能把脉络梳理出来。所以尽管现在已经毕业两年了,但我还很清楚自己的论文的各个论点,脑袋里有清晰的脉络,可以一步一步梳理出我论文每个部分的中心和重点。
第三,书写是与自己的对话。在我养成书写的习惯后,我常常会思考自己写的语言,会考虑到表述是否清晰,内容是否符合实际,有没有夸大事情,自己写的观点是否能自我反驳等等一系列举动。这些举动,在我没读这本书之前,我一点也不重视,甚至觉得这很正常,没什么需要关注的。但是看完书后,我开始重视了,开始认真的对待自己书写的语言,它的存在让我把空出的精力用来反思自己的观点。
第四,书写是与别人的交流。我知道我们生活中有那么一部分人是不喜欢写日记的,更不喜欢把自己的一些想法和经历用书写的形式给他人评阅。但其实书写的其中一个目的就是用来与别人交流的。正如作者提到的,“每个人的思维都有一些盲点,盲点之所以为盲点就是自己很难觉察到的。”况且,“每个人的盲点不一样,你的盲点可以在别人那里得到补充,别人的盲点也可以被你纠正。”
第五,有时候,语言也会自己思考。说实话,我刚开始也没明白这句话的含义。但当我开始书写之后,就渐渐理解了他的意思。举个例子,在我书写一些文章的时候,我常常不能准确的用语言把脑海中的景象描绘出来,就算我有时候描绘出来了,但是意境并没有表达出来,所用的一些词汇都十分的平乏无味。主要原因就是因为自己写的太少,因为写的少,所以总是拿一个有限的思维去想一个问题,无法明确的使用某个特定的词语。当你习惯书写之后,会慢慢使用出某场合下该用的特定词汇,而且会越写越顺,无意中扩宽了自己的思维。
以上这五点,都是作者刘未鹏总结的,十分精辟,简明易懂。我十分推荐大家阅读这本书,内容都是满满的干货,不管看几遍,都会有收获。最后用作者的一句话结束今天的书写。
“如果你逼着自己将一些不成熟的想法写下来,看着自己写的内容,试着进一步拓展它们,就有可能在理性的道路上走得很远,很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