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园觅踪(1)
年前去过一次梅园,可那时只有早开品种——粉皮宫粉初绽。年后2月份又去了一趟匡河公园赏梅,今年温度高,匡河公园的梅花已花开如霞了。
本来以为今年的梅赏已满足,没想到头日里收到一篇合肥植物园《暗香疏影待君璧》的推送,第二天就有好友相邀去逛梅园,何不爽快答应?因了浪漫的因素,原来梅园里还有一段传奇、凄美的故事。
粉皮宫粉话说南宋淳熙年间,合肥城西十八里外有个书生头戴方巾、坐在驴背上优哉游哉地推敲文章,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在经过一处梅枝丛生的羊肠小道时,没成想毛驴失蹄,把前面两个赶路的姑娘撞了个趔趄。
书生赶忙下驴谢罪,只见那两姑娘手中各执暗香一支,对于公子的莽撞,并无怪嗔之意。大小娇娥,美盼嫣然,就像那初绽的梅花般明亮清秀。
两姐妹姓柳,因宋皇偏安,金兵常来侵犯,家道中落,此来是去合肥城南赤阑桥投奔亲戚。而书生亦不是别人,正是南宋著名文学家、音乐家姜夔。姜夔少年孤贫,屡试不第,独怅然,云游四方。
同病相怜,相言甚合,遂结伴而行。两姐妹善操琴筝,后因衣食无门,而以艺为生。而姜夔也终生未仕,一生清贫,流浪江湖,靠卖字与朋友接济为生。他多次客居合肥,都住在城南赤阑桥二姐妹处,传为一段佳话。
时光流转,兵灾肆虐。柳氏姐妹在公元1191年的深秋不得不离开合肥,流亡异乡,姜夔不忍诀别,在《秋宵吟》中表达了他无限的伤感和眷念。
“卫娘何在,宋玉归来,两地暗萦绕。摇落江枫早,嫩约无凭,幽梦又杳。”卫娘(子夫)今何在,宋玉又何时归来,只能在两地之间暗暗萦绕着。摇曳的江枫早已凋零,柔情脆弱无法依托,幽幽的梦境再次消失不见,竟连梦也那么短暂啊!
同年冬天,姜夔应好友范成大相约,旅居在范成大苏州西南的石湖别墅。范成大也喜爱梅花,著有《梅谱》。
这一日,窗外大雪,寒梅孑立,范公熟知姜夔才华,索词甚切。姜夔亦感恩优待,痴看窗外,感叹徽、钦二帝,忧国忧民,亦思念旧人,遂奋笔疾书,写下两阙词作。
这两阙词之前有一个并序:辛亥之冬,予载雪诣石湖,止既月,授简索句,且征新声,作此两曲。石湖把玩不已,使工妓隶习之,音节谐婉,乃名之曰《暗香》、《疏影》。
辛亥年冬天,我冒雪去拜访石湖居士。刚住满一个月,居士拿来纸笺要求我创作新词新调,于是我创作了这两首词曲。石湖居士吟赏不已,教乐工歌妓练习演唱,音调节律悦耳婉转。于是将其命名为《暗香》、《疏影》。
暗香•旧时月色
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何逊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
江国。正寂寂。叹寄与路遥,夜雪初积。翠尊易泣。红萼无言耿相忆。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又片片、吹尽也,几时见得。
忆旧时月色,有多少次映照着“我”,梅边有人吹笛,意境拉满,有一种朦胧悠远的感觉。这让“我”想起“我”和“玉人和月摘梅花”,爱梅心切,竟不顾清冷寒瑟。
何逊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此句词人以老去的何逊自拟,其实姜夔彼时才36岁,实乃自谦。何逊是南朝梁诗人,曾著有《咏春风》诗:可闻不可见,能重复能轻。镜前飘落粉,琴上响余声。
“词人说自己‘忘却春风词笔’,实际是说以自己的笔力难以道出梅花的神韵。”
但令“我”惊异的是,竹林外稀疏的梅花,谒将清冷的幽香散入华丽的宴席。此情此景此香,又将词人拉回现实。
此时的江南水乡,正是一片静寂。想折枝梅花寄托相思情意,可叹路途遥遥,夜晚一场积雪又遮断了大地。手捧起翠玉酒杯,禁不住洒下伤心的泪滴,面对着红梅默默无语。昔日折梅的美人便浮上我的记忆。
常回想起与情人携手共游西湖边上的梅林。千株梅林压满了绽放的红梅,西湖上泛着寒波一片澄碧。此刻梅林压满了飘离,被风吹得凋落无余,何时才能重见梅花的幽丽?
“梅花,盛开时有无言的庄重,凋落时有寂寞的沉静,在瞬间绽放美丽的华彩,又在瞬间无声飘零。词人觉得它消逝得太快了,想要挽留,却终究无计可施。片片吹尽,吹落的不仅是花瓣,更是有情人无尽的相思。”(可可诗词网)
几时见得?何时才能再相会呢?感伤至深,韵味悠长。
备注:
古诗词学习系列、紫湘游学系列。
本文诗词赏析部分及姜夔与二柳故事多参考网上资料,由紫湘根据自己的理解倾情整理,欢迎大家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