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书社区守护者联盟超级权重点赞文章汇总捡一个好文散文✨满天星

我和拱宸桥的往事

2023-07-13  本文已影响0人  去听山顶的风

第一次见到拱宸桥是在我实习的时候,之前写过我在学院路实习的回忆文章,就提到过我们班好多同学在杭一棉和浙麻实习,都在拱宸桥这边,151路无轨电车的终点站。当时我去过一次。

一座高大的古桥印入眼帘时感觉是非常震撼的,大运河船只通航的繁忙场景也是第一次遇见。小时候总认为走到武林门杭州就到底了,没想到武林门外还有更大的世界。

那时运河两岸的交流全靠这座桥,桥东和桥西的居民以及运河边几个大厂的工人往来都要从桥上过,有推着自行车的,挑着担的。踏着拱宸桥的石板台阶从桥东到桥西,就会看到杭州第一棉纺厂气派的门楼。依稀记得上面是书法家姚葆勋题的厂名。

第一次看到了拱宸桥和大运河,只是遇见。没有深入了解他的历史,当然那时候也没有资讯可以了解。

过了10多年之后,因为老婆的姑妈家住在拱宸桥西,就有了来往。1路公交车从平海路起点站坐到拱宸桥西终点站就到了。

女儿小时候在姑妈家住过,我在工作之余去看她,于是对拱宸桥有了深入一点的认识,从姑妈家出来穿过一条窄窄的弄堂就到运河边了。沿河的房子间隔着有许多的船埠,可以挑水洗衣服。老房子里都是卖各种杂货的店铺,也有卖蔬菜的小摊。女儿每次都会对桥边的电动摇摇车恋恋不舍,一块钱塞进去到时间了不肯下来。要么就是在桥上看来来往往的大船驶过。

后来桥西历史街区改造居民都搬迁了。运河两边的老厂房也改造成了各种博物馆和展厅。我特意去了一趟拱宸桥,以前姑妈家的老房子还在,经过改造后外立面和基本格局还保持原样。运河边上各种茶吧、咖啡馆和文创艺术产品集聚一起,在小巷里穿行如同徜徉在历史的长河里。

靠河边点上一杯咖啡,看运河上的船只从拱宸桥洞里驶出,仿佛看到行走的时间。而我更感兴趣的是要读懂它的历史。

拱宸桥是京杭大运河到杭州的终点标志。始建于明崇祯四年(1631年),清光绪十一年(1888年)重建,中间几经兴废。该桥全长92米,桥身用条石错缝砌筑,上贯穿长锁石,桥面呈柔和弧形,为三孔薄墩石拱桥,纵联分节并列砌筑。桥形巍峨高大,气魄雄伟,是杭州城区最大的一座石拱桥。它见证了古代帝皇坐船巡游时的盛况。特别是乾隆皇帝六次下江南,可以想象当时船到拱宸桥时的排场了。坐船返乡的杭州人在看到这座古桥后,总会不由自主地坦然和兴奋起来。

拱宸桥就是历史的见证者。

甲午战争后,1895年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中日马关条约》,杭州被列为通商口岸,拱宸桥地区沦为日本租界。并在拱宸桥头设立了海关,称为洋关。日本人还在桥中间铺设了一条2.7m宽的混凝土路面,通汽车和人力车。直到抗战胜利后才关了洋关。

之前读过一篇文章,是写鲁迅先生和拱宸桥的故事,1910年8月,鲁迅先生和三弟周建人晚上坐船从绍兴出发第二天早上到达西兴,再摆渡过钱塘江到杭州直奔拱宸桥。此行目的是给在日本留学的二弟周作人邮寄生活费。汇钱至日本,属于国际汇兑业务。而在浙江,这项业务当时只有拱宸桥日本邮局可以办理。

对于鲁迅先生来说这是一种亲情也是责任,而远在日本的周作人收到汇款不知能否想起拱宸桥来,因为他同样也有从绍兴坐船到西兴再到拱宸桥然后去上海、南京的经历。

到拱宸桥汇钱至日本后来李叔同、丰子恺等人也同样经历过。郁达夫等名人都与拱宸桥有很深的缘分,不论是来杭州或者离开杭州,都要经过这里。

拱宸桥是一个交通要道、地理标志、驿站,而桥西的历史街区就是一把时间里的钥匙。

随着时代的发展,杭一棉(最早为通益公纱厂)如今将原厂房改为手工艺业态馆,在非遗传承上发挥了新的作用。

桥弄街一侧的近代工业厂房如今改造成了剪刀、扇子等博物馆,另一侧是传统商业店铺,保留了大量民居建筑。沿运河的住家与埠头、合院式的传统民居、民国时期的里弄建筑、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简易“公房”、八十年代的“筒子楼”等,几乎浓缩了近现代中国的各式建筑形态。经过全面整治后,保存着19世纪以来逐渐形成的“街巷里弄”格局,承载了老杭州人的生活、饮食、礼仪、民俗等,成为独具标识性的历史文化街区。

多年没来这里了,让我既熟悉又陌生。这里的环境变美了、配套设施好了、艺术氛围浓厚了,市民游客多了,不变的是赓续大运河文化的使命和情怀。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