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友广场哲思哲学之光

烟霞具足、风月自赊

2020-06-27  本文已影响0人  112212

赏一具木榻,

远慕槐荫高卧之适、茶烟禅坐之意。

忘机时,心飘燕客净室雅院。

畅神之时,形卧旧榻,似感清风。

抚一张书桌,

遥思蕉窗读书之乐、下笔有神之功。

迷离中,神游先贤幽斋画阁。

醉心之际,人伏清案,似听书声。

雅室何须大,花香不在多。

清居净舍,不在宽庭广宅,只以畅怀为真。

苏轼曾叹:「清风一榻抵千金」,坐卧之间,尽是诗情画意;凭倚之际,皆乃幽雅余闲,这便是中国人诗性的精神。

一几一榻间,

满是忘尘的自由,

缓缓的时光。

清居,沉静中方得真味。

文学大家梁实秋先生,将自己的一方陋室,乐称为“雅舍”,视其为人生之大满足,并自述到:“一几一椅一榻,酣睡写读,均已有着,我亦不复他求”。

作家汪曾祺外祖父的书房,窗明几净,院有梧桐,室内置木榻、漆桌、藤椅,南墙挂一幅字——“无事此静坐”品尝过静中滋味的他们,写出的文字也意趣悠长。

人若能以清闲自适,

以一颗虚静的心,

面对世间的熙攘往来,

便能收放自如。

林中野鸟数声,便是一部清鼓吹;

溪上闲云几片,便是一幅真画图。

过去事已过去了,未来不必预思量。

只今只道只今句,梅子熟时枙子香。

红尘白浪两茫茫,忍辱柔和是妙方。

到处随缘延岁月,终身安然享时光~…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