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面对死亡/大辣子/2022.12原创

2022-12-03  本文已影响0人  借字书友会

大辣子 2022年12月原创

近两年,看了一些关于死亡的影视作品,从日本电影《入殓师》到今年大热的《人生大事》,看几遍都哭的动画电影《寻梦环游记》。前一阵看了B站自制的一部剧《三悦有了新工作》。越来越对关于殡葬的人和事能搬上荧幕,展现在大众面前,而不是避讳。

中国人在葬礼和对亡人的祭祀上向来很重视,但对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却很避讳。从小,提到殡仪馆,我就觉得很恐怖。在亲人去世的葬礼上,对前来操持的师傅们,都不敢多看他们几眼,更不敢说话。甚至我连躺在那里的亲人都不敢看。

大人们不让我们说“死”这个词,形成了我们对死的讳莫如深,和性教育一样,死亡教育的严重缺失,造成我们很对很多事情理解的偏差。在《人生大事》中殡葬师告诉小女孩,外婆变成星星在天上,其实小女孩心里也明白,外婆死了。她从害怕纸扎的小人,到让小人陪她睡觉。死亡以及和死亡相关的事物,没有那么可怕,也没有那么不吉利。

殡葬从业人员很伟大,他们仿佛站在生的对立面,给逝者尊严,给生者抚慰,让生者对逝者释怀,甚至还在帮助修复生者亲属的关系。之前听过一档栏目,讲95后入殓师孙留仙的故事,她16岁开始从事入殓师工作,第一个独立操作服务的对象是自己的姥爷,家人从强烈反对她从事这份工作到慢慢接纳。可惜的是,亲人之间的和解是如此的困难,往往是在生与死的大事上。比“子欲养而亲不待”更无奈的,是离开了、失去了,才知道什么是爱吧。

对于死亡,之前和狼人讨论过这个话题,他问我“如果你知道你是生命只剩一天了,你会怎么过?”我说“我想按照原本的样子过,平常该干什么就干什么,假装不知道没有明天。”我知道如果真的到那么一天,我是不可能做到的。我一定会想去做想做而没做的事,或者最喜欢的事,可是遗憾是弥补不完的,喜欢的东西是不能穷尽的。比起在最后一天没法完成所有想做的事情的遗憾,索性不如什么都不做。

在《三悦有了新工作》中,有几个让我印象深刻的片段。特别是一场严重车祸后,离职的主人公和退休的师父,都义务去帮忙整理尸体。发生车祸时,我们能关注到的是交警、医生会很忙碌,却从来没想过殡仪馆的工作人员也会非常辛苦。

生死、恋爱、亲情、婚姻、记忆中的苦痛和欢欣、找寻生活的意义等等大事,都体现在了殡仪馆里人物的稀松平常里。

面对小孩子“死是什么”的提问题,剧中给出的解释是把看风景的摩天轮位置让给其他人。

对于年轻人的恋爱,剧中给出的态度是“虽然生活有时候很重,但我们可以一起投石块,虽然我的力气也不算大,但是为了你我愿意拼尽全力。”

对于离别,有些人留在了QQ空间里,有些人留在了博客里,有些人留在了朋友圈里。

受不了身边人的离开,以及殡葬工作中看到的种种遗憾,三悦对生活和自我产生质疑。

-“是不是干我们这个工作的,都只能这样,最后一个人。”

-“不是的,三悦,不是工作,人生就是这样。”

-“那为什么要让我认识你们呢,我一个人本来好好的,让我继续丧着啊,为什么老高要招我进来,然后招呼都不打一声就走了,现在师父也不干了,我明明都还没出师呢,他就不干了。既然人生的真相就是这样,为什么要让我振作,为什么要让我重新开始,让我把时间浪费在总归要说再见,要结束的人和事上面?我不知道这有什么意义?”

她想离开殡仪馆,其实是想逃避对意义的找寻。三悦说出了我们心中的话,有什么意义?也许人类终其一生都要不断这样问,面对注定的离别,为什么要相逢;面对总之会结束,为什么要开始;面对死亡的终局,为什么要努力生活?也许这就是生的意义所在吧。

剧中还有很多有“金句”,不是硬凹出来的,是跟着剧情自然而然流露出来的感受和体悟。

“从我来这里上班的第一天,你们所有人都告诉我,死亡不是人生的终点,遗忘才是。”

“对于活着这件事儿,如果没有很多很多爱撑着,那么能有很多很多的恨,或者一点点牵绊也就够了。”

“没有那么好,就是比什么都不做多做了一点点而已。”

“没有最好的选择,那不太坏的选择也可以吧。”

“能好好说话是因为爱。不能好好说话,是因为太熟悉了就忘了边界了。”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