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GILE敏捷知识树

2021-02-08  本文已影响0人  伍舜喜Chris

一、引言

随着21世纪跑步进入第三个10年的步伐,敏捷Scrum变成了25周岁的青壮年,敏捷宣言逐渐走向了20周岁的稳健与成熟,规模化敏捷SAFe也发展到了10周岁的青葱少年。在这些数字的背后,我们惊喜地发现,敏捷的知识体系,已经长成了一棵参天大树。于是,不管是对于敏捷的初学者,还是敏捷的实践者,都将面对直击灵魂的三大拷问:

    - 敏捷是什么?

    - 敏捷处于什么水平?

    - 敏捷的未来在哪里?

想要回答这三个问题,只有一个字 ----悟!

笔者经过一年多的闭关修炼,在博取众家所长之后,终于顿悟出一套完整的敏捷知识学习树。即刻分享给大家,接受各位的拍砖与交流。

二、敏捷知识树

开门见山,用如下的一张图向大家展示敏捷知识树的全貌。这张敏捷知识树是总共分成四个级别,七个里程碑。四个级别分别是入门级、初阶级、高阶级和专家级。这样的级别划分,旨在把敏捷的知识体系通过由浅入深的、逐步扩展的方式进行串联,不仅提供了敏捷知识学习的阶梯步骤,而且系统地梳理了知识点、线和面的整合。在四个级别的背后,是七个知识里程碑,也是敏捷知识体系的全部核心。以下各节,笔者分别进行展开介绍。

1. 入门级

入门级,顾名思义,主要指的是敏捷的最最基础的知识点,以及最最核心的敏捷价值观。

敏捷的基础知识点,包含了什么是敏捷的基本定义,敏捷的基础内涵,为什么要敏捷,敏捷的发展历史,以及敏捷宣言的内容。敏捷价值观,则着重于敏捷的文化,敏捷的思维方式,以及敏捷宣言所倡导的四个价值点延伸。

把这两个部分定义为入门级,是因为他们是敏捷知识基础中的基础,也是敏捷的初心。在所有的敏捷内涵和外延中,最重要的也是要明白,敏捷首先是一种思维方式和价值观,然后才是其他。基于这一点,学习和拥抱敏捷的起点,就是以开放的心态和成长型思维,换一个角度(三观)来思考问题。

当这些基础的心理准备就绪,跨越入门级也就会轻而易举了。故而,建议入门级的时间为2~4周。

2. 初阶级

跨越入门级之后,就正式进入了敏捷的知识体系,开始初阶级的理论知识学习。

初阶级的知识点,包含了敏捷客户和敏捷实践两个部分。敏捷客户是入门级里敏捷价值观的进一步延伸,也是进一步回答为什么要敏捷。强调敏捷客户,是为了强调敏捷的思考方式更加主张的是由外向内的驱动方式。敏捷的成败、及敏捷的成熟度考量,均需要拿着客户满意和客户价值的标尺,来进行度量。这里有关于企业的价值流(价值链)理论,有产品的市场价值定位理论,有以客户为中心的反馈环等。

接下来,就是对于敏捷实践的知识分支。把实践放在初阶级的范畴,并且放在第4个登场,是笔者有意为之。正如前面提到的,敏捷首先是思维方式和价值观,才有其他的拓展。很多培训结构的关注重点,基本上都是敏捷的某个或若干个实践。敏捷的各种流程框架,大都有固定不变的模样,可以依葫芦画瓢,学个成形的样子。现实生活中,大多数人学习敏捷,都是先从敏捷实践入手。但是遗憾的是,这在某种程度上,存在比较大的误导。我们经常看到很多敏捷转型的团队,多有其形、而缺少其神。放在这里,也是再次告诉大家,稍微晚一点学习实践、流程和工具,也不打紧。这是因为,实践、流程和工具,往往是最容易学习,也最容易掌握的。

初阶级部分的知识学习,建议学习时间为1~3个月。如果只是学习Scrum一个框架,最快的课程,两天左右的CSM(Certified Scrum Master)集中学习,就可以带回到团队中,进行敏捷的实践尝试。

3. 高阶级

完成了前面两个级别的敏捷知识学习,就基本上可以胜任日常的敏捷实践活动。这也是大多数敏捷培训机构,提供的培训课程的全部传授内容。若想更进一步提升敏捷的知识理论,就是一个边实践、边回顾、边学习的循环过程。这里,笔者把高阶级的知识重点放在敏捷团队和敏捷质量两个角度。

敏捷团队,体现的是作为敏捷团队的仆人式领导,比如ScrumMaster或ProductOwner,如果带领敏捷团队进行持续的Inspection和Adaptation。这里会涉及到,如何打造不断敏捷精进的小团队,如何在团队的日常工作中贯穿敏捷的价值观。并且包含了一部分的敏捷领导力的内容,作为仆人式的领导,更多的教练式辅导,更多的成就他人、成就团队。以及不断加强团队目标的同步,追求高绩效的团队文化。

敏捷质量,则是一个非常具体,又润物细无声的细分支。在这个分支上,尝试去回答一系统关于产品质量、产品测试相关的问题。如高质量是测试出来的,还是设计出来的?质量是测试人员负责,还是开发人员负责?敏捷质量如何定义、如何建设,以及如何形成?自动化测试的神话和悖论,等等。结合前面提到的敏捷思维方式,敏捷的质量理论并不难理解;如果敏捷思维方式掌握不好,这里会走进一个产品质量的死循环圈。因为,给一个小小的警示。

高阶级的知识学习,往往需要1~3年的沉淀和打磨,漫漫长路,就此开启。

4. 专家级

完成前面三个级别的学习,基本上可以在敏捷的世界里畅通无阻了。再剩下来的,就是各人自己的修为了。专家级的敏捷知识分支,大都是对于前面敏捷知识的融会贯通、交叉整合、延伸升华。专家级的知识体系下,有硬件敏捷、敏捷领导力、规模化敏捷和敏捷组织四个里程碑,其中的每一个里程碑都可以独立形成体系。

硬件敏捷,重点关注敏捷理论在硬件产品开发环境的应用。在入门级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上看,敏捷是完全可以适用于硬件产品开发。只是由于在软件开发过程中更加容易应用,而造成大多数的敏捷相关知识书籍,均以软件开发作为实例。当熟悉掌握敏捷的思维逻辑之后,完全可以大胆地去硬件领域开创一片新天地。这里还可以融合设计思维、设计冲刺、精益创业等思念,寻找到贴合硬件产品开发的独特指导方案。

敏捷领导力,是专门研究如何在敏捷的环境下,挖掘新的领导力模型。管理的进化分别经历了1.0到3.0的进化。1.0对应的是经验型管理,就是管理者依赖于自有经验而进行管理,本质上是摸着石头过河的管理;2.0对应的是科学型管理,它以科学管理为核心,追求标准化和流程化;3.0对应的是人本型管理,它注意到此前科学管理对人的忽视,而将人提高到管理的核心位置。

规模化敏捷,则从单个敏捷团队拓展到多个敏捷团队的组合。敏捷实施的突出优势体现在小步快跑,小而美,往往以5~8人的团队配置。而面临一个宏大的产品系统时,单个敏捷团队的生产力就变得捉襟见肘。规模化的发展趋势,就是必经之路。如何通过多个敏捷团队的组合,继续保持敏捷的高生产力、高效率输出,就是规模化敏捷所要研究的课题。规模化的敏捷团队,最多可以扩展到100~1000人的量级。

敏捷组织,作为敏捷知识的最后一个里程碑,是从一个企业的视角,从商业模式、运营机制、组织结构等方面,打造企业级的敏捷文化。当小团队可以做到积极地应对变化时,当系统产品开发可以做到及时地响应市场时,整个企业是否能做到主动地跟随时代变迁和引领战略转型,就需要在敏捷组织中寻找答案。

另外,还有一个美丽的巧合是,敏捷既始于文化,又终于文化。企业级的敏捷转型,首先从敏捷文化开始,走过敏捷框架,落在敏捷组织,形成可持续的敏捷文化,周而复始,基业长青。所以专家级的学习是无止境的。

三、后记

以上敏捷知识树只是一个知识体系脉络,里面展示的也是敏捷这棵参天大树的躯干,要想真正成长为敏捷专家,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学习的顺序

按照知识树的四个级别,跟随七个里程碑的顺序,进行学习,是笔者建议的路径。因为这样的过程,可以让敏捷的知识体系更加牢固。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不可以跳跃学习。敏捷的自适应文化,也非常鼓励大家,根据各自所处的应用环境,有选择性地学习。这样不仅可以加快知识的学习,而且可以更快地获得敏捷带来的收益。

2. 知识的深度

敏捷知识的深度,不仅仅是知识树里提到的七个里程碑,还包括在单个分支上的深入学习和领悟。比如我们单独挑出Scrum一个分支,就可以通过不断深入地学习,成长为Scrum专家。又比如专家级的任意一个分支,都差不多够用完整的职业生涯来打磨和研究。

3. 知识的广度

所有知识领域都具体深度和广度两个维度,在不断探究知识分支的深度的同时,也需要在广度上进行一些了解和学习。在不同领域的学习和实践,往往可以回馈到对于敏捷精髓更深的理解。有敏捷实践者认为,敏捷的思想可以应用到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有待于感兴趣的先行者,去探究,去开拓。

4. 现在开始就对了!

俗话说得好: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敏捷文化的根基,也是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提高、在实践中升华。与其做个思考的美男子,不如做个实干的小伙子。

所以,一句话,现在开始就对了!

最后,送给每位敏捷学习者和实践者三个字:守-破-离。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