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袅袅古乐,细言西周“兼容性”余音
►前言
没有音乐,生活是一种遗憾,没有爱心,生命是一种多佘。[1]郢中白雪,余音绕梁,幺弦孤韵......,流露出古人音乐的溢美之词。丝竹管弦,文人雅士,更有痴迷音乐者数之不尽。一曲清耳悦心的古琴曲《高山流水》,就足以见得伯牙与子期澎湃的内心世界、极高的音乐天赋和绝妙无比的乐曲技艺。于我而言,音乐是使我放松烦闷心情的好助手,给与了我许多的好心情。
►浅析袅袅古乐
悦耳动听的音乐总是受到大众的喜爱,据说有时还会令很多文人大家欣喜若狂。《列子·汤问》:“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2]。’”伯牙的一曲《高山流水》觅得知音钟子期,可谓是令人欢喜的一大人生喜乐之事。都说“人生难得一知己,千古知音最难觅”,伯牙与子期的知己情深固然令人赞叹不已,但于我而言,最值得欣赏、称赞的当属中国十大古曲之一的《高山流水》这一经典古筝曲调的奇妙之处。袅袅古乐兮,谈笑有风生,静心且舒缓。真是使人无不心怀肆意、坦然、明媚之清逸缥缈境界。
令我惊讶的是,古人对于音乐的研究已有了一定的成就,从《诗经》中便可窥见一部分端倪。《诗经》——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据说是尹吉普采集、孔子编订的,现今已无从考究。《诗经》是我国古代诗歌的开端,收集时间大概是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共收录311篇,其中305篇为收录诗歌[3]。
现代社会当中对于古代音乐类型的分类应当是存在争议的,分类虽各有不同,但大致相似。由此,我个人认同古人音乐形式可分为民间歌谣、正声雅乐、宫廷音乐三种类型这一观点。
一、民间歌谣:
民间歌谣,即民间俗成、脍炙人口、朗朗上口的歌谣、曲调。例如,先秦《诗经•国风•周南•桃夭》、《诗经•国风•魏风•园有桃》[4]等篇文章带有地方独特韵味的音乐。一般来看,传播范围影响甚广。
《诗经•国风•周南•桃夭》 《诗经•国风•魏风•园有桃》二、正声雅乐:
正声雅乐,即文人雅士因饮酒作乐、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自身缘由、环境因素等造就的音乐。例如,先秦《诗经•小雅•采薇》[5]一篇唱出戍边将士艰苦生活及浓郁的思乡之情,采用“比兴”手法与重叠句式给人很好地展现了一部分《诗经》的艺术情感特征。
《诗经•小雅•采薇》三、宫廷音乐:
宫廷音乐,即宫廷王室用于祭祀、大典等重大活动上的音乐。例如,先秦《诗经•周颂•清庙》、《诗经•周颂•潜》[6]等篇就被多数人认为是宗庙祭祀的乐曲。尽管我们无法知情意会,但从字面意思了解可知,确为先秦时期作者撰写、描绘表达的用于宫廷、贵族、百姓祈福祭祀的诗歌。
诗经•周颂•清庙》 《诗经•周颂•潜》►细言西周“兼容性”余音
一、西周浅语:
西周,当时我国奴隶社会处于鼎盛时期。所谓,盛极必衰,因果轮回。西周王朝始建于周武王伐纣灭商,却终结于周幽王“烽火戏诸侯”昏庸无道之后。该朝代在历史上共存在了271年,君主传承历经12王11代。
西周以宗法制——嫡长子继承制为维护血缘关系的一根纽带,还以分封制约束诸侯不当行为举止。再从西周礼仪制度方便来看,其礼仪十分繁琐复杂。礼乐制度在继商朝灭亡之后有所变化,但西周君主显然非常重视。具体表现在,西周时期对于“乐”设有专岗专职,礼、乐、兵、工等部门器物依旧以青铜器为主要冶炼材质。权且先从以上方面的内容总结分析来看,我想西周音乐文化底蕴在一定程度上也可算是“厚实”了。更不要提,西周时期亦有不在少数的趣味小故事。其中,武王伐纣、周公东征、、成康之治、周召共和、烽火戏诸侯等历久弥新的趣味小故事不免令人陷入沉思、自身反省当中去。
二、赏析西周音乐文化:
“六代之乐”备受儒家及统治者的赞颂,分别是是黄帝时期的“云门大卷”,尧时期的“大咸”,舜时期的“九韶”,夏朝时期的大夏”,商朝时期的“大濩”,周朝时期的“大武”。从“六代之乐”中,我们不难看出西周时期对音乐文化的重视。据了解,西周重视“礼乐文化”,确立乐悬制度,其音乐文化氛围浓郁、蕴泽深厚。渐渐出现了民间歌谣、正声雅乐、宫廷音乐等所用的丝竹管弦,以及宫廷王室用来参加重大庆典、祭祀祈福的青铜编钟、陶埙等具有西周时代特色典型代表的乐器。无独有偶,从西周的发展史方面来看,西周音乐文化大放异彩。
(一)特点
1、内容上主要可分为宫廷、民间、雅乐三类。
西周时期,其音乐文化在内容上大致可以分为《风》《雅》《颂》三类。《风》指西周各地各区之间的民间歌谣,《雅》指周人正声雅乐,《颂》指周王朝宫廷、贵族、宗庙祈福、祭祀、庆典乐歌。
2、以“礼”为精神内核。
西周音乐制度受到礼乐制度的影响,音乐文化“礼”为精神内核,以诗歌为载体,以《诗经》为主要歌唱内容。
3、承袭于周朝音乐,有敬畏神灵、君主至上、庄重、整齐、和谐等特点。
商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出现史实记载的王朝,确立了较为完善的音乐制度。西周音乐文化在商朝音乐的基础上继承和发展了其些许特点,有敬畏神灵、君主至上、庄重、整齐、和谐等特点。
4、具有兼容性音乐风格,融合多样文化,极具吸引人的奇异魔力。
西周时期,由于各地区风俗文化的不同,民间歌谣自是不一。西周音乐文化融合了商朝音乐文化,地区音乐文化,文人雅士诗词歌赋,祈福祭祀、舞蹈、绘画等多种传统文化,才因此造就了其独特魅力的音乐文化风格,令绝大多数人青睐有加。
5、礼乐教育具有伦理化、政治化、宗教化的本质。
西周音乐教育即“礼乐教育”,它在潜移默化地使“礼”的精神内核内化于各个社会阶层、民间团体,从而达到君王管理、甚至于统治整个国家的决策目的,起到政治化、宗教化的本质效果、作用。
(三)影响
西周音乐文化影响深远,我们当代社会仍然承袭于西周音乐文化。从西周音乐文化的影响方面来看,笔者觉得它可能会影响着社会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教育功能等方面。现笔者就以上四个方面来进行简单的如下阐述:
1、社会功能。
时代造就英雄,中华民族历史年深岁久、博大精深。当今世界各地定“世界读书日”,各类阅读推广活动层出不穷,墨香似海;更有优秀剧目表演,红色展览等音乐文化主题广受大众喜爱。表演与音乐的结合更是将音乐推向高潮,像“梅兰芳”等戏剧大师更是受人尊敬,将戏剧文化推向深远发展,传承下来《霸王别姬》、《琴挑》等经典剧目深受到人民群众的爱好。
2、经济功能
西周音乐文化愈发枝叶繁茂,且不断地推动了中国历史国家、现代社会当中经济一栏的长远发展。贝多芬说过“音乐是精神生活与肉体生活间的媒介”。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不免会出现音乐与经济挂钩的社会经济现象,无论是“音乐产业”的出现,还是“音乐经济”[7]的有效促进,经济功能的影响力量都是不容小觑的。华夏积淀的时间越久,音乐文化想必亦会长久,所以西周音乐文化对社会的经济影响势在必行。。
3、文化功能。
因时代环境等的不同从而衍生发展出来流行音乐,摇滚音乐,爵士音乐,传统音乐,乡村音乐。在我看来,这些古今音乐、雅俗音乐,甚至是与音乐相关的戏剧、演员、音乐家……也在分门别类、恒久地影响、滋润、涵养着我们每一个人的艺术细胞。比如说,我们的审美意识在断断续续地进行蜕变。
4、教育功能。
在西周时期,学校制度趋于完善。“乐”设有专岗专职,教育机构有“官学”和“乡学”之分。官学以贵族上层社会为主要教学团体,其乐教内容包括乐语、乐德、乐舞等方面的教习。乐德教习的内容为“中、和、祗、庸、孝、友”。乐语教习的内容为“兴、道、讽、诵、言、语”。乐舞教习内容为“《云门大卷》、《大咸》、《大磬》、《大夏》、《大武》”。乡学以民间下层社会为主要教学团体[8]。
三、细言“兼容性”现象:
(一)“兼容性”现象
西周音乐出现“兼容性”现象,就我个人而言,是一个文化继承与包容的过程。西周音乐继承发展自商朝的音乐文化,并不间断地“兼容”着其他方面的历史文化。例如,西周音乐与动人舞蹈、诗词歌赋、笔墨绘画等多种元素交织融合,整个音乐文化的发展过程处于一个不断变化、不断发展的融合过程。
例如,诗词歌赋集不间断的汇总与更新,戏剧表演的出现,古时候人们击打、表演阵前鼓舞军士士气的钟鼓声声,充满强壮力量的舞姿,以及铿锵有力的曲调……
(二)继承与发展
当代社会之中,音乐文化虽然依旧承继于商周音乐文化,但是也处于一个不断革新与发展的变化过程。流行音乐与古典音乐等与音乐文化相关的结合,更是一大时代特色、音乐经典,从中还可以表现出人们对于音乐的渴望,以及艺术情感交流、抒发的魔法创作。
西周音乐展现当时的社会风貌,以“礼乐教育”为主干,且“礼乐”思想、制度后代社会音乐教育等方面依旧影响深远、意义重大,具有深刻启示。
[1] 引用自网络“百度”搜索内容,作者佚名。
[2] 引用自《汉典》中《高山流水》成语解释。
[3] 引用自网络“百度百科”搜索内容。
[4] 图片由古诗文网诗文类截图裁剪插入而成。
[5] 图片由古诗文网诗文类截图裁剪插入而成。
[6] 图片由古诗文网诗文类截图裁剪插入而成。
[7] 引用自网络“知乎”杜猛的《有一种经济——叫音乐经济》。
[8] 引用自网络“百度”颜贻钊的《西周音乐教育之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