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大讲堂【古文言赏析】

论语成语故事6:温良恭俭让

2019-03-25  本文已影响13人  一竹居
一竹居,两味茶,三不五时来论语…


【成语故事】


鲁惠公去世后,桓公还小,隐公摄政。

其父惠公改葬时,隐公遵照礼仪,不敢以丧主身份到场哭吊,也不敢接见参加丧礼的卫桓公。

10年后,公子翚请求杀掉桓公,以此谋得太宰职位。隐公说:“以前,他还小,我才摄政;如今,他长大了,我打算还政于他。我已派人在菟裘建筑房屋,打算退休养老啰。”公子翚害怕了,跑到桓公面前诬陷隐公,并请求杀死隐公。隐公斋戒时,被公子翚派去的杀手刺死。他死后,也没按国君的礼仪入葬。

温良恭俭让,固然好,也要学会自保!

【成语释义】


温和,善良,恭敬,节俭,谦让。这原是儒家提倡待人接物的准则。后用以形容态度温和,举止文雅。

【成语用法】


近义词:温文尔雅;温柔敦厚

反义词:蛮横无理

【成语出处】


子禽①问于子贡②曰:“夫子至于是邦③也,必闻其政,求之与④?抑与之与⑤?”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⑥?”⑦(《学而1·10》)

【论语释义】


①子禽:姓陈,名亢(gāng),字子禽。

②子贡:孔子学生。姓端木,名赐,字子贡。

③是邦:是,那;邦,国。那个国家。

④⑤⑥与:通假为“欤”,呢,吧。

⑦子禽向子贡问道:“(孔)夫子到一个国家,必然听得到那个国家的政事,求来的呢?还是别人主动告诉他的呢?”子贡道:“夫子是靠温和、善良、恭敬、节俭、谦让取得的。夫子获得的方法,和别人获得的方法,不相同吧?”

祝你日日高升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