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第一期

2020-01-17  本文已影响0人  康狮富

半生庸人,半生圣人

——生平简介——

曾国藩,湖南人士,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晚清四大中兴名臣之一。

——出生至壮年——

曾国藩出生在一个非常闭塞的地方,几百年间他的家乡连个秀才都没出过。资刚出道时是一个见到什么不平事,都要批评两句的小愤青。曾国藩从气质到观念都只是个庸鄙的乡下读书人,他来往的朋友眼界不高,接触的文化尽是粗鄙,脑子里想的只有当官发财。

——壮年至晚年——

30岁是曾国藩人生的转折点。

曾国藩进的是翰林院,这里汇聚的几乎都是精英才俊,来往之人气质不俗,他们严于律己,待人真诚,内心坚定,这些人让曾国藩眼界大开,深深的影响了他。他自惭形秽,毅然立志学做圣人。中年之后创立湘军,平定太平天国,只手挽救大清王朝。

——本书重点——

从愤青到历史上最成功的官员,曾国藩是如何脱胎换骨呢?30岁前后截然不同的曾国藩,是如何一步步从理想走向现实?

31岁立志,每天写日记来自我监督,用圣人的标准要求自己的一举一动,对自己不达标之处记载下来,深刻反省。曾国藩从自己的浮躁、傲慢、虚伪入手,仔细分析着力改变。他非常认真的对待细节,逐一检查自己几乎所有毛病,在几乎所有细节中不断要求自己。

同治五年,公元1866年。55岁的曾国藩给弟弟曾国荃写家信,历数自己平生所遭遇的五次失败和耻辱,正是这些刻骨铭心的失败和耻辱,让他知耻而后勇,自我砥砺,学为圣人,终成晚清的一代明臣。

曾国藩一生都坚持反省,如履薄冰,在这样日复一日的刻苦磨练中,他的气质性格逐渐变化,待人接物越来越周到,品质越来越纯粹,眼界越来越开阔。

——精粹30岁前悲惨人生——

第一次失败和耻辱

道光十二年,公元1832年,21岁的曾国藩第六次参加秀才考试。也许是天资确实钝拙,也许是父亲兼老师曾持的教育方法有问题,曾国藩此前5次考秀才,都名落孙山。这一次曾国藩考前下了苦功准备,考后也自觉发挥不错。结果发榜之日,当时的省教育厅长发布公告,责其文理太浅,被评了个佾生,读音yì shēng,解释为考秀才虽未入闱但成绩尚好者。曾国藩把在大庭广众之下被批评视为奇耻大辱,回到家后,他闭门不出咬牙发奋,结果文理大进,豁然贯通。

第二年曾国藩第七次参加考试,终于考取了秀才,这平生第一大辱,竟然成了曾国藩一生功名的开场了。第二年他中了举人,四年后中进士点翰林,从此飞黄腾达。

第二次失败和耻辱

道光30年正月,道光皇帝去世,年芳20的咸丰登基,罢拙群臣,下诏求言。曾国藩心情激愤,一封犀利的奏折,痛斥溜须拍马不干实务的官场作风,痛诉晚清官场的丑恶形态,曾国藩建议新皇帝振作官场作风。

皇帝对他大为赞赏,曾国藩提出日讲,即每天给皇帝上课,皇帝很感兴趣。于是曾国藩精心准备讲稿,并且画了一张解释讲堂布局的画稿。不过他本人不善丹青,这张图画相当难看,木秀于林风必摧之,锋芒毕露人必非之。曾国藩在奏折当中啊,把所有的官员都批评了一遍,好像只有他一个人对朝廷忠心耿耿,官员们自然对他有怨念。所以讲稿在关于中传月之后,成为了北京官场议论的中心,总共分成了北京官场正气。无视大家议论的不是他的赤心血诚,而是讥笑他画图太low。这个笑话很快疯传全城。人们见了他都藏起笑容,让曾国藩无地自容。但是曾国藩没有退缩,紧接着他又上了多道奏疏,全面深入地指出了大清面临的种种危机和官场中的问题,呼吁皇帝大刀阔斧的改革。咸丰心胸狭窄气质忧柔,完全谈不上雄才大略。曾国藩这些折子草草读了一遍,随口夸了几句,然后就没了下文。眼看着皇帝不理睬自己,曾国藩很着急。他觉得要挽救大清帝国,只有敲打起这个糊涂皇帝才行。在强烈的责任感驱使下,曾国藩做了一个晚清官场极为罕见的举动——直接批评皇帝。这次咸丰皇帝大怒,一把将奏折摔在地上,扬言要把曾国藩抓起来。事后等皇帝冷静下来,也并没有治罪于他。但是得罪了皇帝和群臣,曾国藩的仕途之路就不再顺利了。

————分割线————

有才气读书会

2020.1.17 周五

笔记分享者:周菁  微信:346342199

金融+读书+公益;

金融:帮助别人增加口袋里的本钱;

读书:帮助别人增加脑袋里的本事;

公益:一切所得要感谢并回馈他人。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