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课堂

时间都去哪呢?

2018-05-22  本文已影响3人  学区办公室刘洮林

        五月份马上就结束了,可是我们好多学校的美篇(简书)数还是个鸡蛋,有很多老师们在感叹,说自己写不出好文章,甚至写不出文章,觉得自己好的文笔都在高中的时候消耗殆尽了。有时候会有这样的情况,你看到同事发表的一篇随笔后说,呀!这样的事,其实在我们班也发生过,我也是这么解决的,可我为什么不能写这样令人感触的文章呢?为什么不能写出这样的文章呢?
        很多老师会说,没有时间,打开电脑,浏览一下网页半小时过去了,打开微信点赞,看评论,30分钟又过去了,时间就是这样被溜走了。开始写得时候又坚持不了,总想着,留到明天吧!明天肯定能写好。发生在教育教学中的一件寻常的事,我们做了一件让学生深受教育的举动,可是很多老师没有把整件事情的来龙去脉积累下来,今天没有时间,明天再记录吧!明日复明日,记忆在时间流水中渐渐淡去,没有当即立断,自然就没有文字积累。
        学生中偶然发生的一件事,老师灵感闪烁,完美处理了。每每谈起时,都还记得自己以前怎么完美地处理,学生和家长如何满意。可由于没有记录下来,就仅仅变成停留在口头上的一件事情,得不到及时的积累、梳理和提升,随着时间的流失渐渐遗忘。因此,要及时记录,即使是只言片语,我们可以利用手机啦!记事本啦!有素材就要及时地记录,把瞬间的灵感记录,变成永恒的记忆。很多时候,想到一句话、一件事、一段记忆,瞬间想起,就要马上进行记录。
        很多老师爱看书,一年看很多著作,很多杂志,提到某一个观点,也能地说上几句,甚至能涛涛不绝地表达,让人刮目相看。可是,他们却只看不写,对一些有感悟的事和新颖的观点,不去记录,古人云“不动笔,不看书”。看书的目的是就是为了动笔,看到有感悟的,要马上动笔,回忆自己平常的案例和小事进行框架构建、进行文字组织,这样就能够积累。
        教学中、工作时突然有了感悟,写出了一两句非常精彩的话,写到微信上、微博上,引起了“朋友圈”或围观“博友”一阵感叹和赞叹!仅此而已,没有深入去探寻怎么来?为什么?会怎样?怎么办?没有研究,自然无长话可讲,一个又一个精彩的开头,形成不了一篇又一篇让人信服的文章。
        有的老师有很好的习惯,平时想到一两句话,马上进行记录,抽时间写上一段。于是,电脑上就有很多自己积累的文章,可就是这样一段一段,零零散散洒落,静静地藏在电脑中。当然,有记录,总比没有积累要好。既然有一些的记录,我们该拿出来,挑出最想写的,花一些时间努力去完成。不能让一段段的碎片文字,还是零零散散地撒落在文件夹中。
        写文章,最怕的就是缺乏主动性,有了素材没有及时动笔,有了感性的积累,而没有理性的梳理,好文章不会自己在电脑中组合起来。需要逼逼自己,当做一项任务来完成。给自己设定一个目标,把每一篇文章都当做约稿来完成,自我加压,精益求精。相信事在人为,可你的文章就在这样一次又一次的打磨过程中,完成了蜕变和提高。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