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梦园优美诗集可尔必思·如人饮水

写作,为了遇见更多的美好

2017-10-22  本文已影响215人  春天的麦笛

清华大学教授,著名作家格非说过一段关于写作的话:写作是秉烛夜游,在黑暗的丛林中开辟着道路。写作是在向着白昼的旅行,你只有写,天才会一点点亮起来。按照我的理解,你并不是完全知道要写什么,才开始动笔。通过写,我们最终发现了自己。也许你看不到那条河流,也许你不能最终抵达它,但流水的声音、星辰的图案已向你敞开了它的秘密。

记得很小的时候,我们家吃饭,一家人坐在八仙桌前,是绝对不能说话的,父亲总是独占一面,摊开他的报纸,一边吃饭一边看,于是,我们吃菜的声音和父亲翻报纸的声音相互间杂 ,这样的情形一直持续到我们上高中时。

多年以后,当我回首,为什么今天我也喜欢坐在电脑前写字,喜欢通过文字来表达自己的内心,其实和父亲是分不开的。那时,他订了许多报纸、杂志。起初,我们是看不懂的,然而到上初中时,我已经喜欢上了《扬子晚报》,于是我知道了莫言、流沙河,叶倾城,叶延滨,鲍吉尔原野,……,我喜欢上了报纸上那一个个小豆腐块,那一首首小诗。那些优美的小文章就这样日积月累地渗入到我的日常生活中,变成了一种每天必读的精神食粮。

后来上了大学,胸怀热情与激情,时而写些心中所感所想,偶有见于报端时也会欣喜若狂。然而,毕业之后,激情不再,热情消减,每每奔波于街头巷尾,苟活于市井人间,为了生存而挣扎,为了生活而忙碌,那些曾经有过的梦想终究像繁星一样陨落了。

从去年到今年,家里多了两个癌症病人,在生与死面前,我惶恐哭泣,我孤独无依,一颗心时常焦虑时常暴躁,所有的感觉都无与言说,白天忙于工作,夜晚耽于恐惧,害怕那个生我养我的人会忽然弃我而去。然而,我已经是成年人,我不能让他们感觉到我的情绪。于是,我寻找让自己强大的办法,我找那些能够强大心灵的书,这个时候,文字稍稍让我感到慰藉,在文字里,我不安的心渐渐趋于平静。

于是,重又提笔,开始记录生命中的点点滴滴。其实人生如白驹过隙,就像那个小时将你放在肩头的父亲,今天他已不再年轻,他早生的华发告诉我,如果有梦,就要去追,人生说长也长,但是说短其实更短,等有一天,我站在尘世的岸边,回首处,霜林染红了天,我是否可以摘下那枝头的果,这一切,尚未可知,可是如果不开始,只是将它放在心里,它只会是一个永远的幻梦。

这是我第一次从自己的角度谈写作,因为我来简书的初衷只是因为对文字的喜欢,只是为了在这个喧嚣热闹的都市里给自己的内心留一方净土,累了、倦了,可以让自己沉沦在文字里,远离所有的人情世故。

恰好,报了无戒的365天日更营,其实我并不知道自己是否能够做到每天一更,然而“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我想这是一种激励与鞭策,若问在成人后的世界里,还有什么热爱没有改变,那也许就是读书、写字。

北宋诗人 、词人黄庭坚曾说过这样的一句话,“三日不读书,便觉语言无味,面目可憎”,当你坐下来写了,总有才思枯竭之时 ,这时,不妨捧起书本,与古人对话,新鲜自己的血液,丰富自己的灵魂,读与写,本应紧密为邻,天长日久,必定相互促进,收益良多。

陈丹青说:人只要是坐下来写文章,即便写的是天上的月亮,地上的蒿草,都是“谈自己”。我一直非常认同这句话,因为我们写出来的东西其实是自己内在的一种折射,无论折射的是身边的人与事,还是宏观的国家与历史,其实都是内在的那个自己想要向这个世界说明什么,无论是否有人在看,无论是有人愿意去听,也无论写作这条路上会遇见怎样的困难与险阻,但是通过写作一定可以剖析自己,提高自己,从而遇见一个更美好的自己。

“子建在《黄初六年令》中云:修吾往业,从吾初志。诗云: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人生那么长,我想我们都需要有一个可以坚持下去的爱好,用它贯穿余生,让它润泽生命,一边写,一边读,相信个体的生命一定会因为长久的坚持而充盈,而美好。所以,我愿意从现在开始,从今天开始,用心去写,用心去读,如果有朋,再好不过,如果独自一人,亦悄然上路,等到将这途中的千山万水都看透,我一定不悔来过,不憾接下来的每一天。

无戒365天日更训练营第3篇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