佩瑶
瑶,是美玉,比喻美好、珍贵、光明洁白。
佩瑶是个小女孩的名字,上三年级,是一个朋友的女儿。下午放学后来我家写作业。
佩瑶的父母做小生意,自己加工销售,买的单元楼在宝鸡。为了生存,来到了小县城,为了一家人能在一起,把佩瑶也接了过来。孩子的幼儿园是在宝鸡上的。加工销售的地方只有一大间门面,前面销售,后面加工,楼上休息。下午放学时,正是人来人往生意正忙的时节,孩子没有安静的学习环境,有时作业要做到晚上十点以后,佩瑶的父母很苦恼。我说,让孩子来我家吧。征求孩子意见,孩子居然同意了。我很高兴,佩瑶的父母也很高兴,我做过教师,我爱人也是老师,家里还是有一点书香的。我儿子上大学不在家,家里平常安静的很。我没有女儿,开玩笑说,让佩瑶做我的女儿吧。
孩子第一天来是父亲送来的,瘦瘦弱弱的,又大又重的书包更显得孩子弱小。佩瑶小声叫了一声“伯伯”,我赶紧接过书包让孩子坐在书桌旁。佩瑶的父亲站着说了几句话就走了,他要忙生意。我给孩子说,你先做,做完之后我看有什么问题没有。我不能过份关心,让孩子显得不自在。孩子静静的坐在位子上,打开书包,把书和本子摊开,写起了作业。孩子很安静。我拿起一本书,随意翻着,看着她一笔一划的写字,偏着头用橡皮擦,一只小手托着腮思考,我好像也回到了自己的童年。
时光真是飞快呀,一年一年,不觉已经两鬓染霜了。小时候在农村,春季正是在麦田里挑草挖野菜的时候。放学之后,三五玩伴,挎上篮子,拿上铁铲,在如茵的麦田里,又是坐,又是睡的,我们是在田野长大的野孩子。天擦黑的时候,才挎着篮子回家,把里面的草弄松一点显得多些,免得父母的责备。我们是放养的,野性十足。用布缝的书包,装了薄薄的几册书本。有时要完成作业,也是几个玩伴在一个同学家里院子的水泥板上共同做作业,写写玩玩的,一个下午就过去了,无忧无虑的。不觉时光已经流走了几十年。
我的思绪还在流转中,孩子就完成了作业。我拿起本子看,写的真好,又细心,又认真。抄写的英语单词就像打印出来的手写体,语文字写的方方正正的,数学题做的很完整,有列出来的算式,有括起来的名数,有竖式计算,有答案。看来孩子是很认真的,老师教的很规范。我不由得发出了感叹:做的真好!指出了两个没有填完整的答案,孩子顺利完成了作业,刚一个小时左右。一点不像佩瑶父母说的晚上作业有时要做到十点多,孩子完全有能力在一个小时之内完成作业的。
过了两天和孩子熟了,我问,你为什么有时作业要做的很晚。佩瑶说,她做作业的时候,来来往往的顾客声音很大,有的开玩笑说一些很有趣的事情,不由得分心,注意力就不集中了。有时候作业完了,妈妈要让她做卷子,做完之后,如果时间还早,就要再做一套,自己想看看故事书,妈妈总是让做卷子,所以有时候她是故意的。我明白了,除了环境有影响,家长的急功近利,也逼着孩子想办法应对。现在生活在城里的孩子,像笼养鸡,每时每刻都在大人的眼皮底下。大人不能看孩子闲着,孩子现在也少有玩伴,就是有也很少有玩的地方。城市的发展增加了安全隐患,过往的流水一样的车辆,谁看了都担心。但是,现在的孩子真是聪明,他们的知识面,他们的学习习惯,他们的见识是我们那时无法企及的。佩瑶做《荷花》这一课的作业,做完让我看。我想显摆一下,问,你还知道关于荷花的诗吗?她马上说“小荷才楼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还说“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真让我刮目相看。她说,她在幼儿园就会背诵这两首诗。
有一天,天擦黑了,佩瑶回去要过几个十字,我不放心,送她回家。路上,我问,平常你和谁玩?她说,她舅舅家有个四五岁的小女孩,经常来。有时还影响她写作业,放学回家就没有小伙伴玩了。现在的小孩子真是可怜,一点没有自己的私人空间,没有一点自己的小秘密,处在成人有意无意的监视之下,看看电视,玩玩手机,经常得到大人的呵斥。
成人世界待的时间长了,和孩子在一起,感觉是那样单纯。有一天下午,作业做完了,还早。我说,是玩一会,还是回家。她不假思索的说,回家。尽管她的家忙乱嘈杂,但对孩子来说,一家人在一起,才是最幸福的。
现在,街道上有好多的托管班,大多是做生意的家长,顾不上照管孩子,把孩子交给托管老师,让孩子完成作业。以为完成作业了,就万事大吉,这是很不负责任的。
写作文了,题目是《我的家乡》。我问,你写那里,是农村老家、宝鸡、还是现在的地方?她说,写现在住的县城公园,写一年四季不同的景色。农村老家没有多少印象,宝鸡也只是到公园玩过,没有对这里的公园印象深刻。我不知道以后的孩子写我的家乡会怎样写,他们就像从小移栽到城里的树,已经没有了乡土气息,有的只是城里的浮尘。
十岁左右的孩子,正是习惯和爱好形成的关键时期。好的习惯可以终生受益,不好的习惯,可能对孩子造成终生遗憾,这个时间段家长的示范和陪伴,对孩子的成长是很重要的。生存的艰难,逼着大人就像迁徙的鸟,哪里能生存就奔向哪里,孩子是被动的,也在不断适应着新的生活环境。生活有时逼着家长在两难中做着无奈的选择。
佩瑶是佩戴美玉的意思。孩子一生下来,天性就是光明洁白的,纯洁和天真是自娘胎带来的。从小的教育培养,不能把孩子身上所具有的良好品质丢掉了。按照佛教的说法,我们每个人天生就有佛性,具有美好的品质,是带着光洁纯真来到世上的,有着玉一样的品性。只是在后来的生活中,逐渐埋没了我们天性中最美好,最值得珍视的东西,变得世俗了,丢掉了初心。
给孩子提供健康的教育、良好的环境是全社会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