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列国到帝国(九)
秦始皇
作为陕西西安人,秦始皇并不陌生,沾了地理上的光,仅仅是小学春游,我就去过三次兵马俑,但那个时候不懂,总觉得都是些泥人,有什么好看的呢?初中春游也去过,成年后,有亲戚朋友来到西安,我也会带着他们游玩,我的一个闺密还是兵马俑的导游。我记得我小时候在兵马俑一号坑,可以趴在栏杆上肆意的看那些俑人,不像现在,由于旅游业的发达,你需要卯足了劲儿才能挤到跟前瞅那么一两眼。我还记得小的时候可以看到考古人员在坑底下作业。唉,真是年少无知啊!
现在的考古基本上都是抢救性考古,就是施工队挖到了什么,考古队赶紧跟上。兵马俑也不例外,由于当年的雨量不足,当地居民要打井, 有一个有经验的老师傅,他觉得其中一口井的位置选的不够好,于是,他建议改在五米之外,一颗大柿子树下开挖,这个大柿子树下挖出来的洞,后来成为了著名的秦始皇陵一号探坑。
挖到东西后,1974年四月报中央,国家考古队入驻,到八月底,由于一直找不到确切的位置,在几乎要放弃的情况下,挖出了一件完整的青铜器。这使得考古队员得以继续留在我们西安。
1975年六月,确认了遗址规模,同年八月,中央投资200万人民币兴建博物馆,75年的200万啊,好大一笔巨款。博物馆1979年十月对外开放。
其实历史早有记录,秦始皇活着的时候就开始折腾自己的陵墓,并且记录他的陵寝封土,厚度高达五十丈,换算成现在的量度就是115米。在这里我解释一下封土,封土就是坟头,过去死了人都是土葬,但埋葬之后,并不是把地填平,而是会堆出来一些土,形成一个小土包,这个小土包就是坟头。普通老百姓的坟头有多高大家都见过吧?秦始皇的坟头高达115米,大家自己脑补去吧!
这里我再介绍一下二号坑,在二号坑出土前,我们并不知道兵马俑外表是彩色的,因为一号坑的陶俑表面的彩绘几乎都脱落了。二号坑不知是什么原因,当年起火了,发现有火烧的痕迹后,考古人员通常半喜半忧,忧的是一定有些文物被烧掉,喜的是火烧后一定会将土层内的空气消耗掉,这就形成了真空,而真空环境可以保护文物几百甚至几千年不变质。
但还是很遗憾,二号坑刚出土的这几具兵马俑,在接触到空气后,一分钟内就变色,两分钟内表漆就开始卷曲变形了。之后的考古工作更加艰难,因为要保证陶俑出土的瞬间进行防氧化处理。如此的小心翼翼,二号坑才得以出土六具留有表面彩绘的跪射俑。这六具俑,每一具大约都要花八个月才能顺利挖出来,由此,大家就能了解为什么秦始皇陵的考古挖掘必须花几十年甚至更久的时间。
值得注意的是,我们费这么大的劲儿,挖出来的兵马俑不是秦始皇陵的主体,只是其外围的保卫部队。秦始皇陵的主体是仿照当时咸阳城的布局来的。科学探测地底的秦始皇陵中,有强烈的金属反应,表示可能有大量的汞丰藏在里面。《史记•秦始皇本记》里记载,“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可能是真的!
目前考古界都不主张开挖秦始皇陵,理由很简单,就是以我们现在的科技能力,可能还不能够妥善保护藏在地底下的文物。埋在地底下2000多年的文化,在下葬之初会氧化腐烂,因为有空气嘛,但是几年之后情况就稳定了,在缺氧的状态中,文物可以保存的很好,但若现在挖出来接触到空气,湿度,温度,阳光的话,很可能几分钟之内就会受到永远无法弥补的破坏。以目前的情况,除非有科技上的突破,否则,我们这一代人应该是没有机会能够看到秦始皇陵地宫。
虽然等不到秦始皇陵地宫的开挖,,但就目前来看,能建这么浩大的工程,秦国的国力得有多强大。历史上一度有研究者认为,史书把阿房宫的描述应该是严重夸大了的,但是根据骊山陵考古提供的具体证据,我们真的没有理由再怀疑阿房宫的庞大了。
依照《史记》记载,修建骊山陵动用了70万的刑徒,这体现了三点:第一,秦始皇在统一六国后自信心高度膨胀;第二,秦始皇对于死亡的高度重视,或者说是有一些恐惧的;第三,在法家的体制下,秦创造出规模惊人的强迫性劳动力。
统一六国时的秦始皇认定自己完成了一件空前的事业,他现在建立的,是一个全新的开端,他是另一个盘古,开创了另一个新天地。
除法家之外,其他各家都尊古崇古,都喜欢从历史上找权威,比如儒家就认为西周朝是黄金时代,墨家就认为禹的年代是最好的年代,农家甚至整到神农那边去了,就连《老子》明明成熟于战国,却在这种心态潮流冲击下,硬是被提早了几百年,附会到比孔子稍早的老聃身上去了。反正是越古老越完美。这就是为什么到了战国,中国古史记录一方面大爆发,一方面大混乱。秦始皇非常熟悉这一套战国价值,因为熟悉,所以他感到特别的厌恶。这也为后来的焚书埋下的伏笔。
秦始皇给了自己一个至高的评价,谁再说古代好,他就跟谁急眼。秦始皇的心态接近于“历史的终结者”,他认为他找到了建立永恒秩序的方法,但是他的生命却无法延续。《史记》记载,在秦始皇统一后的第三年,秦始皇巡行东方,在齐国他遇到了徐福,徐福上书说,东海之中,有蓬莱、瀛州、方丈三座仙山,山里有仙人,仙人手里有着能让人长生不老的方药。人都有弱点,即便是秦王嬴政,徐福就这么骗了秦始皇众多宝贝,带着500童男童女入海,但徐福一去多年没有消息,有传言说,他带了大批幼年人口航海,到了今天的日本,成了日本人的始祖。
徐福是第一大骗子,没过几年秦始皇又遇到了第二大骗子,此人叫卢生,卢生自称认识真正长生不老的仙人,秦始皇也给了他众多的赏赐,让他去找长生不老之药。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有了大骗子和二骗子做样本,三骗,四骗,五骗,一连串的骗子们就都上场了。后来收不住手的卢生逃走了,逃走之前还想另外一套说辞,对别人说是因为秦始皇贪图权势,所以没有办法帮他求到仙药。得,一个骗子,把所有的过错归结在了被骗人的身上。这下子秦始皇雷霆大怒,于是下令全面彻查在咸阳的诸生,有妖言祸众的通通抓起来,最后抓了460多个,一并与坑杀,这就是坑儒事件。
可是引发这个事件的明明是方士啊,为什么会变成坑儒呢?那被坑的460多人到底是方士还是儒生,现在我们已经没有办法去验证了。史料记载,问罪的标准是“妖言以乱黔首”,那妖言是什么呢?是骗秦始皇有长生不老药,还是说秦始皇贪于权势?我想秦始皇说的应该是后者,因为说前者不就代表了秦始皇自己智商不在线吗?
但是确实也有儒生批评皇帝“以古非今”,儒生嘛,当然信奉过去才是黄金年代,这跟秦始皇的观念形成了强烈的冲突,也就是说秦始皇早就对这帮儒生强烈不满,借着卢生事件的爆发,把方士跟儒生一块坑了吧。不仅坑了儒生,还禁私学,没事儿别瞎学那些不中用的,除了秦国正式的史书,其他的书籍全面烧毁,这就是“焚书”。
禁私学的同时,还制定出了公学,统一人的思想标准,除了医药占卜种树之类的技能型书籍,法令成了唯一能够继续存在的知识内容。每当讲到这儿,我就觉得这让荀子情何以堪啊!荀子是儒家代表,可是他教出来的学生李斯烧儒家的书,坑儒家的人!
李斯规定30日内要将这些书全部烧完,可是周朝将近800年的传统,哪那么容易就消失了。
为了让每个人都守法,秦始皇快速实施了书同文,让每个人都知道法,都乖乖的遵守法。保证每个人都守法的前提是要每个人都知道法。秦始皇极为重视文字,但他和周人重视文字完全不一样,周人重视文字,是思想主张,是表达工具,而秦始皇是统治手段。
中国的文字在战国时期大幅发展,产生了许多新字,最主要的是形声字普遍运用。形声造字,使得这套图像符号能够更紧密的和语言结合在一起。秦始皇和李斯大力整顿文字,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将形声字的写法统一固定下来。在书同文之后,就确立了今天我们称为偏旁的原则,形声字基本上以左右分,左边是“义”,右边是“声”。
比如说竖心旁,为什么要将心竖起来?,因为要符合书同文的原则,创造一个总是写在左边的符号代表心,看到这个竖心旁,我们就立刻明白这个字的意思,应该和感情有关。现代中文里,像“忍”、“态”这样的心字旁没有被竖起,这就是书同文过程中没能彻底改变的例外,同时也显示了当时战国文字的复杂情况。
除了书同文,秦始皇还统一货币开驰道,以吏为师。
统一货币是以秦半两为标准规格,钱币是圆的,中间有方孔,是天圆地方涵盖宇宙的意思,同时,它还有实际功能,可以用绳子从中间的方孔穿过去,便于携带。
开驰道,就是修高速公路,起点都是咸阳,一条往东北方向,到燕、齐;另外一条往南,到吴、楚。为什么要修高速公路?因为皇权的集中制,不好管理偏远地区怎么办呢,那就修一条高速公路,让帝国的军队可以从驰道上快速奔赴离咸阳最远的地方。要说明的是,这可不是把路铺过去就行,秦始皇在路上凿刻了固定的轮槽,功能与铁轨相似,马车在上面行走,车轮是卡在槽里的,如此就能避免翻车的顾虑,让车跑得更快更稳,这就是“车同轨”。车轮必须造成统一的轮距,才能在驰道的固定轮槽里行驶。这让我一度怀疑他们那会儿是不是已经有了造车的工厂?
除了两条驰道之外,还有一条直道,就是我们常说的秦直道,他叫“直道”的原因和长城一样,是专门为了对付匈奴而造的。
以吏为师,事实上,就等于取消了由孔子开创的“老师”这个角色,以吏为师,关键不在于和谁学,而在于学什么、用什么方式学。只能学法,学律令。
以吏为师,取消了老师;坑儒,则有另外一个作用,取消了盛极一时的纵横游士。这两件事是密切关联的,有老师,有弟子,有派别,才能穿梭于各国。过去给游士带来地位,权力的做法,现在只会带来灾难惩罚甚至死亡。秦始皇终结了这个时代,彻底和战国截断分开。
“今天下已定,法令出一,百姓当家则力农工”,这是秦始皇心中完美的景象,老老实实的听话,遵守法令,勤勤恳恳的干活,完成生产。
在户籍当中,秦规定了一项“市籍”,城市的市,籍贯的籍,以我们现代人的理解,从字面上看不出有什么不好的地方。实际上“市籍”的意思是没有土地,不是农人,这类人属于次等公民,在刑徒不够用的时候,直接让这种人去和刑徒一起去做苦力。这是重农轻商最直接的表现。
秦律还有一个观念,就是轻罪重罚,法家相信人性本恶,所以要用外在力量规范人的行为。法家的本意是连轻的罪都能罚的这么重,当然就不会去犯重罪了。然而事实却是,受罚的人越来越多,因为有连坐嘛。那么,越来越多的受罚的人,也就造成了社会的动荡不安。
重罪车裂腰斩没性命,轻罪砍脚砍手变残疾,最普遍的就是“夷为城旦”,城旦就是筑城工,也就是公家的免费劳动力。轻罪重罚,最大的效果就是在短时间内将帝国里的一大部分人口都变成了强制劳动力,成了公家的奴隶。空前的公家奴隶队伍绝对是周朝百八百年见所未见的。这么多的免费劳动力不用白不用,它刺激着统治者不段设计出运用这些劳动力的工程。
法家原本是让人民留在土地上努力生产安居不动,别制造问题。但一个人如果变成了刑徒,就要被强制去做工程,离开自己的土地。一旦大批人离开土地,无法安居乐业,那么,原来的农业经济基础也就被破坏了。统治者们没有看到连带的作用,为帝国快速瓦解埋下了伏笔。
50万人筑长城,70万人盖骊山,又有几十万人沿着路线修驰道,那么,谁去生产种地呢?所以轻罪重罚、连坐的结果就是大力的破坏了农民生产。而且这么庞大的刑徒部队,他们要吃要喝,要有工具才能干活呀,这些生活生产的需求,又压在了正常的生产体系上,给农民们带来巨大的负担。
所以没有陈胜吴广,也有张胜李广,并且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刑徒满天下,造反了的刑徒很容易就能遇到别的刑徒队伍,大家一拍即合,本来区区几十个人的叛逃部队,在很短的时间内就上升为成千上万人。
帝国统治的基础是每个人都固定在土地上,致力工农,但现实里由于轻罪重罚和连坐,使得大量的农人离开土地,这直接破坏了帝国的生产体系,动摇了国之根本,使得秦快速灭亡。
还有一个原因,是秦始皇的早逝,秦始皇49岁去世,没有为二世皇帝继位作任何的安排。秦始皇死后,围绕着二世皇帝出现了各种荒唐的闹剧。
秦帝国在秦始皇死后迅速瓦解,在瓦解的过程中产生另一个新帝国的可能性。下节课,咱们就来说说,误打误撞的汉朝创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