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山书院《传习录》分享
跟着地山书院学习了几年,今天特别的因缘,转发有关王阳明先生的《传习录》分享,仅供参考!
原文:
士德问曰:“格物之说,如先生所教,明白简易,人人见得。文公聪明绝世,于此反有未审,何也?”
先生曰:“文公精神气魄大,是他早年合下便要继往开来,故一向只就考索著述上用功。若先切己自修,自然不暇及此。到得德盛后,果忧道之不明,如孔子退修六籍,删繁就简,开示来学,亦大段不费甚考索。文公早岁便着许多书,晚年方悔,是倒做了。”
士德曰:“晚年之悔,如谓‘向来定本之误’,又谓‘虽读得书,何益于吾事’,又谓‘此与守书籍、泥言语,全无交涉’,是他到此方悔从前用功之错,方去切己自修矣。”
曰:“然。此是文公不可及处,他力量大,一悔便转。可惜不久即去世,平日许多错处皆不及改正。”
白话文:
杨骥问:“格物的学说,确实像先生所讲的那样明白简单,人人都能理解。但为何像朱子那样绝世聪明的人,却对此不能明白呢?”
先生说:“朱子的精神气魄十分宏大,他早年就下决心要做继往开来的学问事业,所以一心一意都在考据学问和著书立说上下功夫。如果他能先切实地修养自身,自然就无暇顾及考据与著述的事业。等到他德业鼎盛之后,如果真的担忧大道无法昌明,就会像孔子那样删述《六经》,去繁就简,启示后学,也就不必花费大量精力去考据求索了。朱子早年写下许多书,到了晚年才悔悟到自己是将功夫做颠倒了。”
杨骥问:“朱子晚年的悔悟,比如他说‘当初确定根本的错误’‘虽然读了那么多书,但对我的事业又有何帮助’‘这与固守书本、拘泥词句没有关系’等话,说明朱子到此时才后悔过去功夫下错了,才开始认真地切己修养。”
先生说:“是的。这就是朱子的过人之处,他的才能高,一旦悔悟就能转到正道上。可惜不久之后就去世了,过去的许多错误还没来得及改正。”
阳明先生真正是朱熹的知音,隔世相望心心相印。朱子少年大才,自有大抱负,因为聪明绝顶,博闻强记,走错了路径,其志高远,其路迂曲,晚年多有感悟,只是文已成,名已就,悔则晚矣。幸有阳明先生隔世知音,开世人之迷惘,还朱子之正名。
少年得志,对于人生来说未必是好事。中年往往不是坎坷就是蹉跎,晚年多悔。
要挫其锐,解其纷,才能合其光,同其尘。大器晚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