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翡翠,来学一学玉雕中的国学典故!
毛料,永远是那么不起眼,未经雕琢的璞玉也只是一块石头。
一鸣惊人



“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一雄鹰傲立于青松之上,它似踌躇满志,蓄势待发,借着朦胧月色,于繁茂青松林中寻着它的猎物,以静制动,只为离枝奋起,完美出击,一展其雄风英姿及奔放昂扬的斗志。辅以清晰细腻的青松雕刻、俏色工艺的月色勾勒,呈现出清新素雅、动静结合的国画风玉境。


钟山聚贤
满绿的料子,略带瑕疵的黑点被挖去,运用巧妙的构图与刻画,将这些转化成奇峻的山峦和融融流水,浑然天成。


苏东坡与王安石同游钟山,共品芦蒿。王安石劝苏道:功名化途崎岖难行,何以汲汲于道。不如放下负担,以诗文之雅性,游青山绿水;抱赤子之诚心,参禅论道。两个于古色匠心若知己,不复昔日政见不合时的矛盾,当成不朽佳话。
岁寒三友


岁寒三友缘起苏轼,北宋神宗元丰二年,苏轼遭到权臣排挤,被贬至黄州,初到黄州时,远离亲友,心情苦闷,唯有寄情诗歌,以解烦忧。稍后,家眷来伴、朋友来访使苏轼的情绪渐渐好转,然而生活上依然拮据,便向黄州府讨来了一片荒地开垦,种植种植稻、麦、桑、枣等农作物,借以改善生活。这块地,当地人唤作“东坡”,苏轼便自取别号为“东坡居士”。不久,苏轼筑园围墙,建起一座房屋,房屋四壁画上雪花,取名为“雪堂”。在院子里遍植松、柏、竹、梅等花木。一年春天,黄州知州徐君猷来雪堂看望他,见他的居所冷清萧瑟,打趣道:这房间起居睡卧,满眼看处处是雪,不觉得太清寂寞吗。苏轼指着窗外摇拽的花木,爽朗地笑道:“风泉两部乐,松竹三益友。”意为风声和泉声就是两曲可解寂寞的音乐,枝叶常青的松柏、经寒冬而不雕的竹子和傲霜绽放的梅花,便是相伴严冬的三位益友。徐君猷闻言,对苏轼在逆境中能以岁寒三友自励,保持凌霜傲雪的高尚情操,非常感慨,从此对他更加敬仰。
南山放马

《尚书·武成》:“王来自商,至于丰,乃偃武修文,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示天下弗服。

公元前1046年1月,周武王讨伐残忍无道、荒淫无度的商纣王。武王讨伐完商纣王后以礼治国,实施了很多利国利民的仁政之策,得以使百姓安居乐业,国力蒸蒸日上,友邻大小国家都服服贴贴,内内外外到处都是一片和平盛世的景象。
周武王也因此,高枕无忧,把各种兵器统统收缴入库,在华山脚下放马晒太阳,在果木林里放牛唱牧歌。这就是“马放南山”的由来,比喻天下太平,不再用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