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风秦韵散文读书

胶东方言考/骂人也有学问(上)

2024-03-09  本文已影响0人  舒雪洁

胶东人豪爽、耿直、仗义。但也有脾气暴燥的一面,说话粗门大嗓,爱带脏字,一言不合就噘起来了。

骂人,胶东方言叫“噘人”( jue, yin) ,这个“噘”字系由古汉语“讦”[jié]字演变而来,“讦”字的释义是“斥责别人的过失;揭发别人的隐私”。

田间地头,村口巷尾,常能听到这样的对噘:

你这个 bi养的!

你不是 bi养的,你是从石头缝儿蹦出来的?

这是胶东人吵架的经典对骂台词。

这个 bi养的,是指女性生殖器官。若细究起来,这也算不上骂人。无论达官贵人,乡野村夫,哪个不是女人生养的?孙悟空倒是从石头缝儿蹦出来的,神话传说而已。

追根溯源,正儿八经骂人不带脏字的是这个字——婢。

奴婢,在古代分为官、私两种,是官宦、富贵或有钱人家的下人,身份卑贱,通常是穷苦人家的孩子卖身于主人家,或者是官宦犯重罪,抄没其家后,子女沦为奴婢。婢,特指女性,其本身就是下等人,且有许多是终身为奴,婢所生养的孩子,其身份之下贱,可想而知,书面语谓之“家生奴”。

所以骂人“婢养的”其实是指人的出身极其下贱所言,其年代之久远无可详考。

胶东的父母斥责孩子,常常这样说,你看看你整天吊儿郎当的,跟个“二流子”样。

二流子:这也是一句骂人话,有的地方说做“流囚”,往往是指那些不务正业,整天游手好闲到处惹是生非的年轻人。古语的“流”,是“流放”的简称,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刑罚,就是把犯了罪的人押解到边远苦寒之地,圈禁、拘押在一定地域范围内从事苦役劳作的刑罚,自汉代延至魏晋,改名“徙”,或叫做“徙边”,直至清代“流”、“徙”之刑名仍存,可见胶东人的骂人话儿也很具有些历史考究。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