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

2024-02-01  本文已影响0人  桉子哥哥

读了《语文科课程理论基础》第一章第二节,才明白为什么这本书的名字叫语文科,而并非语文。语文科其实并没有严格对应的“学科”,它对应的是听、说、读、写的活动以及言语作品;或者说它有许许多多的对应学科,凡与听、说、读、写,与言语作品相关的都是语文科对应的学科。

1.语文教育、语文课程具体形态与语文科课程,讨论三者的关系,三者之间的切线并非那么鲜明。语文科课程的界定不能与语文同一而论,其实按照这本书作者的意图是希望每个老师都能明白语文科课程,每个人都能有自己的语文科课程。但事实是我们一线老师特别是我这样没有主见与涵养的人,都只是在被动地“教教材”“照本宣科”而已,其实也很难独树一帜,当然很多时候我们是为了“考”而“教”,做不到考与教的分离,也不敢分离。

2.语文科课程论与语文科教学论,这两者的关系也是动态变化的,但是比较权威的是课程与教学是两个相对独立的领域,课程强调每一个学生及其学习的范围,教学强调教师的行为,但是两者存在相互依存的交叉关系。虽然两者可以进行分开研究与分析的领域,但是不可能在相互独立的情况下各自运作。

3.学派语文课程论与语文科课程论,学派语文课程论显化的是“目标意识”,是将“命题内容”主题化,它所进行的是“交往行为”。语文科课程论,显化的是“工具意识”,是将“交往行为”主题化,它所进行的是“谈论”。我们一线老师接触最多的是学派语文课程论,接受的是他人的主张。

依旧是迷迷糊糊的状态,但是坚持读与记,总好过一事无成。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