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多年了,为什么你的水平还是那样?

2017-02-16  本文已影响15人  奔跑的汤盆儿

有些人工作了也不少年头了,按理说5年左右,具备一定的工作经验,欠缺的只是项目、管理经验而已,而不是一些基本的能力。

令人惋惜的是,很多人在这个阶段,依然和几年前差不多,几乎没有任何变化。

刻意练习理论告诉大家,要想获得成长,必须跳出舒适圈,进入学习区,刻意练习,获得反馈,然后才能稳步提高。

然而,很多人无法跳出舒适区,也不愿意刻意练习,更关键点是,不愿意主动去获得反馈。

在成为专家道路上,三个要点都没有做好,难怪水平也一直停滞不前。

我的一个同事,工作也有个4、5年了,招聘入职后发现文案能力较差。本着不放弃的原则(加上我们公司辞退一个人真的挺费劲),耐心的对她进行辅导。

然而,这个同事只是你让她改啥就改啥,丝毫不想想为什么要这么改。另外,对于领导发出去的修改稿,经过我观察,基本上也不会再瞅第二遍。这样就导致了经常在同一个地方要反复说好几遍。

要知道,一般来说,进过领导修改过的的文案,往往就是希望她改进、提高的地方。反复提醒没有改进的情况下,以后也很难再把相关的任务交给她了。

所以一切都是是否用心的问题。

用心了,自然就会跳出舒适区,努力琢磨如何做的更好一点,每天如何进步一点点。

用心了,就会反复在一些薄弱环节刻意的磨练和提高自己,反复提醒不要在相同的地方再次跌倒。

用心了,就会细心比较自己和别人的差距,尤其是对于别人善意的反馈,真是求之不得。

不得不感叹,大学生在刚刚毕业的时候都是一样的,然而不同的态度,决定了在5年后巨大的差别。

有的人因为对自己更狠一点,慢慢的成为了骨干,甚至晋升为管理人员。有的人,则因为得过且过,偷懒耍滑,最后坑的都是孩子他爹而已。

态度决定一切。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