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零开始学写作》读后感,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今天我第三次读了弘丹老师这本《从零开始学写作》,人们常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文章开篇就讲了现在是人人都应该去写作的时代。在这个时代里写作是最好的投资 以及你应该开始写作的十大理由,甚至出书都不再是遥不可及的事。这让我对自己充满信心。我大学毕业至今那已经有十多年了,十年多年前只写过毕业论文,以后就基本上没动过笔。
书中首先提到了写作的五大障碍:一个障碍就是写作自信心的问题。很多人刚开始是不敢写的,所以建立写作自信心就是从害怕写作到提笔就写的第一步。当你克服了自我怀疑,你的写作之路就成功了一半,另一半是如何持续走下去,需要不断精进的写作技能。
第二个障碍就是把写作只局限在了文学领域。认为只有写小说,诗歌,散文,剧本才叫写作。实际上啊,写作并不仅仅是指文学领域的写作,应该是广义的写作。广义上的写作指的是文字清晰,简洁,准确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分享自己的知识和经验,传递自己的价值观。饭要一口一口的吃,路要一步一步的走,所以不要以为自己没有写作天赋,我们应该要像工匠一样,通过刻意练习,训练自己的基础写作能力。也许有一天,我们也可以像作家一样写作小说,诗歌,散文或者剧本。路在每个人的脚下,关键是在自己怎么走。你自己努力没人可以帮你。
第三个障碍是过分的在意他人评价。写作之所以是痛苦的事情,是因为我们太在乎外界的评价。一旦别人说我们的文章写的不好,我们内心就会有羞耻感。不要过多在乎别人的评价,有一句话说的对,“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第四个写作障碍是无话可说,无物可写。当你克服了前三个障碍,开始动笔的时候,却发现自己不知道该写什么,无话可说,无话可写。那么为什么?别人都有写不完的素材,而自己却大脑空空,什么也写不出来呢。作为一个写作者,要学会收集素材和整理素材。每个人的头脑中的知识是有限的,但是随着你经常写作,你脑子里的知识总有一天会被掏空的,这就需要你不断地输入,把新知识输入到你的大脑里,然后通过写文章而去输出。这是个持久战,大家不要着急。
第五个写作障碍是如写作与到了瓶颈期怎么办?在瓶颈期你不要否定自己。据说大作家也遇到过瓶颈期,他们也经历过心理僵硬,写不出东西来的时候。 你现在可以把写作当练习,不要停笔,有一直保持写作的习惯。你也可以去降低一下写作的期待。说不定你的灵感就会被激发出来,很多时候灵感就是在写作的过程中产生的。你还要远离批评或者忽视的声音,你不要受他们的干扰,你要相信你自己最终是能够度过瓶颈期的。
在新媒体写作中,标题的作用是非常大的,所以弘丹老师的这本书里专门用一章介绍的标题以及标题的写法。新媒体时代标题是有两个重要特征的:第一,在自媒体时代,写作者的数量特别多,如果想脱颖而出,吸引读者眼球,在很大程度上靠的就是标题。第二,在新媒体里标题和文章是分开的。读者是看着标题来决定是否就读你的文章,而不像以前在纸媒上文章的标题和内容是一起程程现在读者眼前的。
在书中,作者分别提到了写出爆款标题的方法以及取标题的七大误区。使得作者能够最大限度地取一个好的标题,同时避免一些陷阱从而加速作者的成长。
在后面的章节里,弘丹老师用一章专门给我们介绍了怎样写出精彩的开头和结尾。精彩的开头一般有几种方式有开门见山的方式开头,设置悬念的方式开头, 讲故事的方法开头,以提问开头,以描绘场景的方法开头,用对比的方法开头,用富有哲理的句子开头,引用名言开头。以上八个方法并不是说老师教你马上就会了,看完书之后要用自己的文章反复练习,反复修改,慢慢你就掌握了这些方法了。比起文章开头啊,文章的结尾一样特别重要。方法有:以升华主题收篇点题的方法结尾,用富有哲理的句子结尾,引用名人名言结尾,以寄托希望方式结尾,以呼应开头的方式结尾。这些方法需要我们在写文章的时候不断的修改,不断的运用,才能学以致用。
接下来我认为是本书中最精彩的,如何搭建文章的框架,我认为是最重要的。
一个人的文笔是需要日积月累的,无法在短期内提升大文章的标题和结构是可以在短期内可以通过练习去提升的。结构的基本单位是层次和段落。层次是指内容上相对完整的语义单位,也叫做意义段。段落是换行为标志的章法单位,也叫自然段。层次的组合方式分为纵向组合,横向组合。纵向组合就是时间顺序,逻辑顺序等。横向组合,如空间顺序,并列关系等。 结构的基本要求是形式匀称,衔接紧密,节奏鲜明。逻辑顺序有总分总式,并列结构,递进式结构,正反对比结构。书中还讲了段落之间的衔接,分别是用词语过渡,用句子过渡,用过渡段过渡,用小标题过渡,其中用小标题过渡是自媒体写作中非常常见的一种方式。除了过渡之外文章的开头结尾要互相照应, 其中包括开头和结尾要照应,文题要照应,文章前后要照应。
通过读这本书,对于写作小白的我来说,既充满了自信,又学到了知识。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这里再一次感谢弘丹老师。这本书,从内容上来说确实挺多的,这本书中提到的点都是我们就是写作中经常遇到的问题,这本书真正做到了传道,授业,解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