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样的历史叙述——《人类的群星闪耀时》读后感
版本:《人类的群星闪耀时》(增订版)
作者:[奥地利]斯蒂芬·茨威格
译者:舒昌善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 三联书店 2009年6月版
我丝毫不想通过自己的虚构来增加或者冲淡所发生的一切的外来真实性。因为历史本身在那些非常时刻已表现得十分完全,无需任何后来的帮手。历史是真正的诗人和戏剧家,任何一个作家都别想超越历史本身。” ——斯蒂芬·茨威格
刚到编辑室的时候,王老师就向我推荐了茨威格的一本小说集。泛黄的纸张,散发着文字的清香,那是人民文学出版社的一个老旧的版本,还盖着图书馆馆藏的红色印章。《同情的罪》《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一个女人的二十四小时》《谎言》……那是一本让我翻开之后,就不忍放下的书,正是那本书向我打开了茨威格笔下的世界。这个世界里的一切曲折、细腻又深刻且真实,如果我跳跃到他笔下的那些时空中去,也只能那样去想,那样去做。故事情节浑融一体,增之一分嫌多,减之一分则显欠缺,变得不完满。仿佛那些故事是先天地,历史地存在着,茨威格只是把它们放到我们面前。《人类的群星闪耀时》亦是如此。
《人类的群星闪耀时》最早于1927年出版,最初为五篇,后经历次增订,扩至14篇。这本书早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就已经深深影响了中国的一代青年,被称为经典“校园书籍”。目前,已经有多家出版社,如: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北京燕山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中译出版社、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浙江文艺出版社、河南文艺出版社等都曾推出过不同的版本和译本。
目前,市场上销售较好的是舒昌善先生的译本以及高中甫和潘子立合译的版本。不同的版本和译本所包含的历史特写的篇幅不同,最多的是十四篇,也有十二篇或十篇的。我所读的版本就是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在2015年6月出版的增订版,此版本是笔者以德国菲舍尔出版社在1997年的德语新版《人类的群星闪耀时——十四篇历史特写》为蓝本,重新作了校订和补译,增加了两篇历史特写《西塞罗》和《威尔逊的梦想与失败》。
茨威格自己曾说,“我在写作上的主要志趣,一直是想从心理的角度再现人物的性格和他们的生活境遇。这就是我为许多名人撰写评论和传记的缘故。”茨威格在写每一篇传记或历史特写之前,总是先精心研究历史史料,进而作出符合当时客观实际的心理分析。因此,在本书中,他既不美化历史人物,也不作自然主义的临摹,他对历史人物心理的把握细腻且精准。
茨威格在这十四篇历史特写中,为我们揭开了历史的神秘面纱,他摘取了几千年历史中的几个关键节点,并将之细腻、充分地刻画出来。不同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在茨威格这里获得了最独特、最贴切的呈现和表达的方式,茨威格用文字赋予了它们鲜活的生命。如,《英雄的瞬间》以诗的形式记述了陀思妥耶夫斯基一生的转折点中极其关键的时刻——“只有在触到死神苦涩的嘴唇之后/他的心才感受到生的甜蜜。/他的灵魂渴望着去受刑和受折磨……”茨威格钻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揭示了陀氏以后深刻心理变化的原因与起点。《逃向苍天》用剧本的形式还原了列夫·托尔斯泰因无法忍受与自己信仰背离的,庸俗的,充满着监视、怀疑和欺骗的家庭生活,最终选择离家出走并在三天后因患肺炎被迫在阿斯塔波沃的火车站下车,直到俄历1910年11月7日清晨与世长辞的历史画面。读者在阅读中,被茨威格带领着,进入他笔下的特定的历史时空,他用自己的语言将聚光灯投射到这些历史人物和事件上,在读者的手中塞了一把放大镜。
此外,茨威格的叙述具有很强的画面感,字词的线性划过,却能在读者的大脑中组成一个个立体、生动的画面,甚至能够感受到镜头的拉长与切换。阅读茨威格,就像在看一部纪录片甚至是一部电影。如,在《南极探险的斗争》一篇中,英国人斯科特带领的队伍越来越接近南极点,他们在茫茫白雪中排成一条直线满怀希望和热情向着最终的目的地进发。到了南极点,却发现早就有人捷足先登,他们的极端失望,供给的严重不足,死亡渐渐逼近这支绝望的队伍。在生命的最后时刻,队员们各自躺在睡袋里,斯科特选择了向亲人写信。直到救援队伍发现时,“斯科特还像亲兄弟似的搂着威尔逊”。历史恶真实性和文学艺术性在茨威格身上紧密的融合了。
就像茨威格所说,“在这里,我想从极其不同的时代和地区回顾群星照耀的某些时刻——我这样称呼那些时刻,是因为它们宛若星辰一般永远散射着光辉,普照着暂时的黑夜。”茨威格在这十四篇特写中,是对人类坚强信念的歌颂,是对执着坚守的平凡人的致敬,更是对历史的尊重与敬畏。当然,这本书的长销首先离不开茨威格的魅力和良好的翻译功底。同时,这一版本的封面设计——水蓝的背景上有青绿的星星点点似乎在闪耀着,也更契合本书的气质和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