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是什么?》薛定谔的熵

2021-09-30  本文已影响0人  小荟2021

手里拿着锤子的人看什么都像钉子,这是《穷查理宝典》经常出现的一句话。芒格的人类误判心理学提到我们的判断力低下往往在于模型不够,知识面太窄。

而教育的目的是提高人的感知力和判断力。

提高判断力的过程就是增加知识面,弄清宇宙万物之间的联系,从而提升洞察力看到事物本质的过程。

我们很难看到真相,但可以无限接近真相。

为了避免我是那个手里握着锤子,看问题变得单一而固化的人,所以买了这本完全超出我认知范围的《生命是什么》。

这是物理学家薛定谔写给人们的关于生命探索的书,里面有很多物理,化学,数学公式我都看不懂,但还是耐着性子把它看完了。

下面摘录一些,让我印象比较深刻的内容:

我们现在体内的每一个细胞通常是孕育出我们的那颗卵细胞的第50代或第60代的后裔。

生命的特征是什么?物质什么时候可以说是有生命的?

那就是当他可以继续做某件事,不断的运动与外界交换物质等的时候。

一连串的事件经常反复出现后,会变得越来越固定,越来越乏味,而作出的反应则变得更加可靠,接着便逐渐退出意识的范围。

在我们经常过去的马路正在翻修,我们便不得不绕道而行,这种差异和我们对差异的反应就会闯入意识。

然而如果这种差异又再度具有经常反复的性质,他们就已经处于临界状态之下,很快会从意识中消失。

新的情况和他们引起的新的反应才会作为一时保留下来,而旧旧的情况和经过充分实践的反应,便不再保留。

(可能这就是我们需要保持学习的原因,一直重复做一件事会让人变得麻木。忽然觉得不管婚姻还是工作,要持续下去其实都是很大的挑战,因为它们都有很多不断重复的东西。)

就单个动物而言,利己主义往往是保持和改良种系的美德,然而在任何群体中利己主义都具有毁灭性的不道德的特征。

(对于群体而言,利他才是最大的利己,只要你要在一个群体里生活都要想办法去利他。)

有机体能够保持稳定和很高的序级(即很低的熵级),方法是不断地从环境中汲取有序。

(可能自律,让自己生活规律,早睡早起才是避免熵增,保持生命活力的办法。嗯。)

一个人的一生,好像只是对一座永远完成不了的雕像,用凿子轻轻地划了一刀。但人类过去经历的巨大演变,就是靠无数次轻雕细刻实现的。

有意识的自我似乎有很多,但世界却只有一个,这是产生世界概念时所用的方式造成的。

除了贫困之外,无聊也已经成为人类生活中很严重的祸害。我们的目标应该是恢复个人之间应有的,有趣的,运用智慧的竞争。

自然界对生命并不尊重,就好像他是世界上最有价值的东西,生命被数百万的制造出来,但是绝大部分生命又迅速的被消灭,或者成为其他生命吞噬的猎物。

这正是不断更新生命形式的主要方法,你不应折磨别人,不应使别人痛苦。自然界无视这一戒律,自然界的生物处在永远不断的竞争中,而竞争的根本就是相互折磨。

这两天忙着看攻略都没心思自己写长文了,还好我有库存的草稿,修修改改就是一篇文章,哈哈。

2021.9.30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