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随笔精选录随笔散文心情随笔

腊月二十三

2024-02-04  本文已影响0人  艾冰台

【文·艾冰台】


母亲大人做的蒸圆子

腊月二十三(2 月 2日),年历上写着“北方小年”,而后面一天标记着南方小年。上海属于南方吧,但在我的记忆力上海农村好像没有北方所说的小年概念,只有“小年夜”,小年夜指的是除夕前面一天,一般就是腊月二十九。有时遇到小月,那就是二十九当三十,小年夜就不存在了。

魔都农村也过腊月二十三,只是没有小年这个说法。北方说过年是从小年开始,魔都这一天没说是不是属于过年,但到了这一天汤圆是要做的。这里的汤圆不是北方的那种元宵,个头挺大的,而且有馅儿,有咸口也有甜口,据说是为了送灶王爷上天向玉皇大帝汇报工作。北方说是请灶王爷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南方人在这一天为什么要做汤圆?

正宗的汤圆是用糯米粉做的,又糯又黏,而且汤圆肯定有甜豆沙的。做完后,总喜欢用个小碗装几个汤圆放在土灶(以前每家人家都有土灶)边上,据说是为了敬灶王爷。让灶王爷吃完汤圆后上天汇报工作时,吃了甜的会说好话。或者由于糯米粉太黏了,他张不开嘴吧了,玉帝问话他也只能支支吾吾说不出来了。

很多农村的风俗习惯都和民间故事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听着老人讲故事,一边享用着美食何乐不为。可是随着讲故事的人渐渐过世,坐在桌只知道吃,低头猛吃,没有了饮食文化是不是总觉得缺了点什么?

以前只有到了某个时节才有对应的食物吃,现在却没有了饮食的那种应季和故事感,本来就是充满文化的饮食,只剩下了吃,难免觉得有点寡淡。就像月饼一样,要把故事装在文化里,否则就是为了一种饱腹之欲,那就俗了。

腊月二十三,母亲还打电话过来,问回不回去?回去的话,家里做汤圆。老人家别的记不得多少,可这种刻在骨子里的习俗却记得比年轻人深刻许多。

回去,当然得回去呢,吃几个母亲做的大汤圆,也可以是蒸的糯米圆子,那味道,外面花钱也买不到。

2024.2.5

沪上北风斋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