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面朝大河春暖花开的小家终究还是散了
郑重声明:本文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本文参加书香澜梦主题征文第14期活动。
杜晓娥跟人跑了!
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李开平正在牌桌上斗得正酣。
他接到自家姐姐从医院打来的电话,听说杜晓娥跟人跑了。他半眯着双眼,把烟深深地吸一口,然后拿在手上。恨恨地说:“他X的,早知道把她两条腿都打断!”说着又狠狠地吸了一口烟:“跑就跑吧,我就不信老子找不到比她更年轻漂亮的!”说完放下电话,继续打牌。
1.
当年,初中毕业的李开平从广西老家背着简单的行囊,跟着一个同村的亲戚来到广东的佛山。先是在一家工厂帮人家给家俱上漆,后来他实在受不了那呛人的油漆味,从家俱厂出来,进到一个洗车店去帮人洗车。在那里遇到了比他大两岁的杜晓娥。
那个时候的李开平,中等身材,黝黑的皮肤,结实的肌肉,理着个平头,有着一身的力气,在洗车店这个地方倒是干得如鱼得水。
只是年轻时的他不安分,与几个混混老乡经常在一起,不是今天一起喝酒,就是与一帮兄弟酒后闹些动静。那时他们最看重的就是这江湖义气。
有一次,他们几个喝多了酒,和另一伙年轻仔起了冲突,跟人干了一架。挂了彩的李开平被人抬回宿舍,好几天上不了班。就是在那时,杜晓娥走进了李开平的生活。
杜晓娥是个湖南人,个头不高,长得颇丰满,浅粟色的皮肤,短发,眼睛不大,鼻子也不大,却有一张大嘴巴。别看她五大三粗的样子,说话却是细声细气,透着一股与她长相颇不相衬的温柔。
李开平的宿舍与杜晓娥的宿舍离得不远,那天她看到浑身挂着绷带的李开平被人扶着进宿舍的时候,她也过去帮忙。后来,在李开平躺在床上养伤的日子,也是她帮着送汤送药,洗衣做饭。
有一天中午,趁着洗车行活较少的时候,杜晓娥进屋给李开平煎药。火炉上的火光跃动着照在李晓娥的一边脸上,浅粟色的皮肤变成白里透着红;额前的刘海弯成一个好看的孤度笼在一团光影中;眼睛半眯着,只看得到眨巴着眼睛时一颤一颤的眼睫毛;小巧的鼻子恰好展示出其优美的侧影,鼻尖上沁出的一滴汗珠在火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嘴巴也显得没那么大了。李开平的视线往下移,移到杜晓娥鼓鼓的胸部,那里比很多女孩子的都硕大浑圆。李开平心里不禁一动,身体紧绷,脸上发热,只觉得一直热到耳根。
杜晓娥不经意地看向他,他赶紧把视线移开。看着他满面通红的样子,杜晓娥走到他跟前,摸了摸他的额头,问他是不是哪里不舒服。他支支吾吾地说不出话,脸涨得更红了。
那天晚上,李开平失眠了,脑诲里全是杜晓娥的侧影。
伤好后,杜晓娥理所当然地成了李开平的女朋友。第二年春节,李开平把她带回了广西老家。在那个一穷二白的家里,自己的儿子能娶上老婆就很不错了,所以李开平的父母尽管对杜晓娥的来处和长相有些微词,但并没有做出阻拦。俩人很快领了证,在家里摆了结婚酒之后,俩人继续到广东打工。
结婚后第一年,杜晓娥怀了身孕。听到自己就要当爹了,李开平高兴得像孩子一样。他使劲地搓了搓手,似乎要把手上的脏东西全搓干净,然后小心翼翼地摸了摸杜晓娥的小腹,随后又弯下腰,把一边耳朵轻轻贴上去,嘴里嚷嚷着:“我听听,我听听!”杜晓娥又好笑又好气地骂他“你个癫佬!”
怀孕后的杜晓娥不再方便去洗车行上班,李开平让她好好在家养胎。他更加卖力地打着两份工,与那些混混老乡也远离了。毕竟准备当爹的人,他决定收心,想给孩子老婆更好的生活。一人打两份工他并不觉得累,相反,他干劲十足,心里充满了希望。
孩子生出来,是个大胖小子,家里人又欢天喜地地的摆了一次满月酒。俩人把孩子带到两岁。为了趁着年轻挣更多的钱,俩人把孩子放回老家给爷爷奶奶带,他们继续在外打工。
2.
李开平在洗车行时因为要帮客人挪车,所以他学会了开车,考取了驾照。在一次机缘巧合中,他认识了一个深圳的大老板。大老板见他敦实肯干,问他愿不愿去给他开车。就这样,他又去到深圳,在那里给老板当专职司机,杜晓娥则在老板家当保姆,帮带老板的孙子。
夫妻同心,其力断金。俩人同心协力地努力,渐渐有了一些积蓄。此时他们工作生活趋于稳定,于是便把孩子也接来在深圳上学。一家三口,在外租了两室一厅的房子。虽不富裕,但相亲相爱,倒也其乐融融。
三十九岁那年,杜晓娥去医院检查出子宫有肌瘤,需要动手术。李开平二话不说,在家属栏签了字。他还特意向老板请了假,从手术前到手术后,他寸步不离,无微不至地照顾着杜晓娥。杜晓娥看着忙前忙后的李开平,本来敦敦实实的汉子变瘦了,头上新长出了不少白发。她看在眼里,疼在心上。暗暗下定决心,等病好了,一定要好好地疼爱这个男人。
李开平夫妇在广东也打了十几年的工,手里有了一些积蓄。有个老乡撺掇他一起办厂,说目前市面上有一种高精尖做模具的设备,做出的模具极好,只要产品能生产出来就会供不应求。老乡说只需要他投钱,不需要他运作,等着分钱就行。
李开平知道自己几斤几两,而且他一个当司机的对做模具这一行也没什么经验,对办厂当老板没有什么信心,所以果断拒绝了。但老乡不死心,带他去看了设备,看了厂房,走了市场。李开平跟着他出入各种场合的时候,他并不是很懂老板们说的那些或专业或应酬的客套话,他只是很享受别人对他点头哈腰,尊称他为老板的感觉。男人呀,只要别人对他天上地下一通胡吹乱捧,便很快找不着北。就这样李开平心下有了松动。
李开平把事情跟杜晓娥一说,起初杜晓娥也不同意。不说办厂他们完全是外行,她还担心俩朋友合伙做生意会生变数。李开平信誓旦旦地向她保证,他和朋友是过命的交情,一定不会发生那样的事情。
杜晓娥终归拗不过李开平,勉强同意。就这样,李开平一边继续给老板当司机,一边拿出一部分的积蓄与老乡一起开起了厂。
都说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做一件事情哪有说的那么容易。李开平和老乡办的厂投钱之后,很快买回了设备,也很快请技术工人进场试着调试生产。但高精尖的设备也要有很负责任的高精尖技术人员监督把关。他们请回来的技术人员因为没有一个很好的把关,产品损耗率非常高。而他们资金本来就有限,无力解决实际难题,厂子很快陷入危机。
很多时候,朋友合伙做生意,若是做得风声水起时,大家有钱赚都好说,一旦生意不好,朋友也就变成了仇人。这也是杜晓娥当初所担心的,没曾想如今一语成谶。李开平与朋友闹翻后,朋友用一辆半新不旧的大众小车抵扣他的投资,把他挤出了工厂。
即便遭遇了这么严重的经济损失,杜晓娥并没有对李开平有半句怨言。她安慰李开平,投资做生意嘛,有亏有赚,不是所有的投资都有回报的。只要人没事,只要还不老,还有东山再起的时候。
都说城市套路深,我要回农村。即便在城里摸爬滚打那么些年,李开平和杜哓娥觉得他们最终还是被城市给套路了。他们深知在外面飘着终归不是长久之计,听说现在老家人通过种柑橘也过上了富足的生活。再加上儿子初中毕业,为了方便参加高考,已回老家上学。于是夫妻俩一合计,便离开了深圳。
3.
回到老家,李开平把车卖了,再加上手里剩下的积蓄,投入了一个三十来亩的柑橘果园。没有技术,李开平就去学,缺少人工,夫妇俩就自己起早贪黑地干。
就在夫妇俩精心地打理下,他们的柑橘果园明显比周边的果园长势良好。第三年果树结果,那时果价也还可以,一下子就把成本拿了回来。
因为有了第一次的结果经验,第二次结果时他们投入农药肥料成本少了很多。第二次卖果,果园便有了可观的利润。关起门来,夫妻俩数着一沓为数不少的钞票,心里喜滋滋地想着,按照这个速度,没过多久,他们就能过上有钱人的生活。
李开平的果园旁边就是一条大河,河水清冽,河边一年四季杂䓍繁茂,绿树葳蕤。每次一出太阳,阳光照到河面上,闪闪烁烁,波光粼粼;照到草皮上的露珠,晶莹剔透,宛若珍珠;照到树叶上,树上便长满了绿宝石;照到哪个角落,哪个角落就闪闪发光,熠熠生辉。风景可比她家乡那光秃秃的山曼妙多了。杜晓娥经常说,等我们有钱了,就在河边建一座小别墅,一开落地门窗就能看到河边美丽的风景,那才美呢。
杜晓娥的娘家住在山里,那里除了山还是山,田地很少。俗话说靠山吃山,可他们那儿的山尽是光秃秃的石头山,那的人一年到头苦哈哈从石头缝里刨食吃不饱。所以家乡的年轻人基本都是出外打工讨生活。也因为出了门,外面的世界让她大开眼界。
以前在深圳给有钱人当保姆的时候,常常跟主家带着她看顾的孩子到海边别墅渡假。那些别墅基本都是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她永远也忘不了,有一次拉开窗帘,海面上万丈的霞光倾泄而入带给她久久的震撼。那时她就想,要是以后自己能有栋住在海边的房子就好了。
直到跟李开平回到家乡,看到河边的夕阳,她也还在想,海景房这辈子不可能拥有了,如果能拥有一个面朝大河春暖花开的房子也不错。
李开平深知杜晓娥心中的向往,所以他也向杜晓娥拍胸脯保证过,等有了钱,一定要给她建一座河景房。
好在于在农村起房子不用太多的钱,李开平很快就凑够了起房子的钱,真的就在河边建起了一栋两层的小楼。虽然不是电视里有钱人的那种高档别墅,但也是屋内全部铺满瓷砖,楼上搂下厨卫齐全。最重要的是主卧开着落地窗,窗上挂上大幅的窗帘,一拉窗帘就能看到河上的风景。
摆入新屋宴席的时候,杜晓娥娘家人来了不少人。他们参观着这个漂亮的新房子,欣赏着河边美丽的风景,人人都夸李开平能干,夸杜晓娥嫁得好,夸得夫妻俩乐得合不拢嘴。
这时候的李开平可真的是疼老婆呀,连他的妹妹见了都要吃醋,说大哥以前动不动就往额头上给她们来个“指嘣”,现在被老婆揉得像坨面团,从来不敢在老婆面前动哪怕一根手指头。
李开平听了也不生气,只会搔搔脑袋瓜子,在杜晓娥面前“呵呵”地笑。
4.
李开平家中有两兄弟三姐妹,因为孩子多,父母又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家里一直都不富裕。这些年,孩子们陆续长大,大姐大妹出了嫁,李开平是长子,下边还有一个弟一个妹未成家。
都说长兄如父,长姐如母,兄姐都有了收入之后,都不忘记扶持小的弟妹。因此,哥姐们就凑了一笔钱,帮助小妹在村里开了一间小卖部。除了卖一些生活用品,还开辟了一处棋牌室。供村人消遣娱乐之余,也收些设备使用钱,俗称收水。但话说回来,农村的这种娱乐可大可小,小的就是娱乐,大的就是赌博。
刚从深圳回来的前几年,李开平一心想着赚钱把深圳赔的投资扳回来,所以把所有的气力都用在果园上。如今果园进入盛果期,不用再投入过多的资金和人工,他的心情放松下来,有时候也不免加入棋牌娱乐的行列。
开始李开平是小打小闹,纯属娱乐。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地赌注越下越大。
有一天,杜晓娥和邻居三婶相约着去买给果树追肥的肥料。在付钱的时候,杜晓娥正准备用微信支付。可每每输完密码,微信里都提示余额不足。可明明前几天信用社的小额贷款已经到账了的呀。杜晓娥突然想起,昨天他看到李开平鬼鬼崇崇地从装银行卡的里屋走出来,对上她眼神的时候神情有些不自然。杜晓娥立即明白了,肯定是李开平背着她把钱拿出来又去赌了。
等李开平回来,她质问刚贷款的钱都去哪了。李开平嘴里喷着酒气,漫不经心地说:“拿去赌了呗!”
杜晓娥顿时气炸了:“拿那么多钱去赌,你想死呀你!”
杜晓娥越想越生气,贷款的钱都敢拿出去赌,那可是好几万呢,这日子没法过了!她提到了离婚。
李开平见她真生气了,嬉皮笑脸地从裤兜里掏出一沓钱放到她面前,说:“离什么离,给你,这是今天赢的。跟着我,我让你天天不用干活就可以吃香喝辣的!”
又说:“买什么肥料种什么果,每天累死累活的才得那么点钱,还不如下一注来得容易!”
杜晓娥见了那一沓钱,心里的气也消了一半,但还是劝他见好就收,再也不要赌了。李开平就信誓旦旦地发誓,等赚够了钱,就不赌了。杜晓娥一时也拿他没办法。
自古以来赌酒不分家,赌赢了喝酒庆祝,赌输了借酒消愁。李开平又沾上了酒瘾。杜晓娥再在旁边劝说的时候,有时他会不分轻重地推搡着让她一边去。酒醒后又去求老婆原谅,发誓再也不动老婆一根手指头,再也不赌了。但没过多久又会在赌桌上出现,常常带着醉意回家。
就这样,李开平在赌博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赌输的时候越来越多,果园被赌荒废了,在外还欠了一屁股债。
5.
儿子在外地工作,公公婆婆年纪大了,妯娌之间或多或少地有一层疏离感,也管不了多少他们的事。娘家又远在另一个省市,什么忙也帮不上。杜晓娥愈来愈苦闷,那天,她把她的苦闷编了微信息想发给远在深圳的闺蜜倾诉,一不小心发到田纪刚的手机上,等她发现微信发错,已经撤不回来了。
田纪刚是她在卖果的时候添加的一个做水果生意的男人。
他发现杜晓娥信息的时候,不知出于怎样的心理,便安慰起她来。一来二去,他们便成了微信好友。
再后来,他俩还私下见了一面,田纪刚年纪不大,但长得较着急,看起来比杜晓娥还成熟稳重。据说他常年奔波在外,家里老婆耐不住寂寞跟他离婚了。
杜晓娥苦闷的时候,她在微信里找他倾诉,他则给她安慰。于是俩人在微信里频繁联系。
那天好巧不巧,田纪刚给杜晓娥视频时,被刚输了牌又喝得酩酊大醉的李开平看到了。他追问对方是什么人?杜晓娥不但不回答,还脱口而出:“咱们离婚吧!”
李开平揪住杜晓娥的衣领,大着舌头喷着酒气说:“想得美,你杜晓娥生是我的人,死是我的鬼,不离!”
杜晓娥用力挣脱他的手:“反正现在孩子也长大了,我啥都不要,明天就去民政局离婚!”
李开平见说不动杜晓娥,趁着酒意,顿时气从心中起,恶向胆边生。他操起身边一个木板凳砸向杜晓娥。杜晓娥躲了一下,木板凳砸中她的肩膀,一阵剧痛顿时弥漫全身。李开平还不解恨,又操起木凳子砸了几下,砸得杜晓娥边躲边喊“救命”!幸亏家里人及时赶到,要不然非出人命不可。
大姑姐赶紧把杜晓娥带去镇上医院医治。住院的几天里,李开平不闻不问,更不用说去医院看一眼。杜晓娥住了几天医院都是大姑姐在照顾。
田纪刚知道这消息后,有时趁大姑姐不在时,他也会偷偷地前来探望杜晓娥。随着杜晓娥伤处的慢慢好转。田纪刚干脆帮她办了出院手续,从医院里接走了杜晓娥。至于接到了什么地方,接去干啥了,李开平这边的亲友无一人知道,问杜晓娥的娘家人也没人愿意告诉他。甚至杜晓娥的儿子后来结婚生子,她也再没出现过。
人情冷暖自知,落叶飘零随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