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家次女》读后感
《林家次女》是著名作家林语堂先生的次女林太乙的一本自传。林语堂先生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学者、翻译家、语言学家、新道家代表人物,在国外也有较大话语权。可能很多人都熟知林语堂先生,但不一定熟知其女儿。林语堂先生共有三个女儿,但是次女林太乙是三个姐妹中唯一继承其衣钵的人。
这本书主要描述了作者充满快乐,又好玩又好笑的童年和成长的过程,以及其父亲给予她的不平凡的教育。这本书写了很多自己的生活,学习,家人……由于其父亲的工作,自己多次随着父母来往于国内与国外,当然,在国外的生活居多。但在国外也有过多次转学的经历,甚至是在即将毕业前要迁往别地而转学,虽然作者强烈要求给父亲在她毕业后才转,但无效。而在父亲的培养下,她也有了较强的自学能力,不管是中文、英文、法语、数学……可以说,作者能够取得巨大成就,很大一部分离不开其父亲的教导。
她说她父亲倜傥不群,对什么都有创见,也确实如此。他有着在当时社会比较超前的思维,具有开放性思想。他认为,整个世界就是个大学堂,根本不必读大学;有爱读书的习惯,有字典,凭自修,什么学问都能学到。在国外,父亲经常教作者学习中文和了解中国文化;由于各种原因,作者所学经常与课程脱节,但凭着自己的努力自学,她不仅完成了课程,还取得了良好的成绩,甚至获得了荣誉毕业生这一文凭。在中学毕业后,其不平凡的父亲竟不要她上大学!这并非家庭经济负担不起,而是因为要她踏入社会做事,念“文学所取材的人生”。作者对父亲的话一向都相信,对这套话也没什么意见。他要她踏入社会做事,学会处事的道理。在听说耶鲁大学的亚洲研究所缺乏中文教员时,鼓励她去试试。后来,她竟成为了耶鲁大学中文教授。很难想象,一位刚刚中学毕业的18岁的中国女子,竟然要去著名的耶鲁大学教一群2、30岁,甚至40多岁的男子,这些人有的是研究生,有的是军官……更难想象的是,她还教得很成功。在刚去美国时,其父亲对她们说,在外国不要忘记自己是中国人。外国人的文化与我们不同,可以学习长处,但不能自卑,见到外国人也不要害怕,有话直说。这也使得作者在外国待的很好。在这本书中,写了很多其父亲对她的影响。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有什么样的家长就会有什么样的孩子。我们所做的事往往能体现父母对我们的教育,所以,我们做事时一定不要只顾自己,还要顾虑到父母,甚至他人。父母对我们抱有很大期望,我们也不能使他们白白地失望。
嗯,其实通过阅读这本书,发现自己是蛮喜欢作者的性格的,固执,认真……让我印象较深的是她随父母去看电影,答应了要乖乖听话,但因太小免票而认为这是对她的不公平待遇,然后哭着闹着也要票,白花了票钱。虽然很多人会觉得这是无理取闹,但我却觉得作者很纯真可爱,她认为自己没有公平待遇而冒大不韪,大吵大闹,这是一份小时的蛮劲,谁知道长大后还是否有这份勇气呢?正如她在书中所说:一个人,无论是什么年龄,对什么是对,什么是错的感觉,只能凭当时的认识。我认为我为自己争取公平待遇,绝对有道理。
这本书写了很多父亲的教育,也涉及到了当时的社会环境,虽然作者文笔很淡,却能够感到战争的残酷。在亲人死去时,他们在笑,这并非无心,而且一种痴笑,一种无能为力的笑。最喜欢这本书的部分其实是作者的童年经历,顽皮固执,不懂事也不听话,这让我想起小时候的自己,也是那样的调皮,但随着年龄增长却渐渐失去了那份纯真,也不知是好是坏?